中宣部6月11日举行“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启动仪式,全面启动“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强调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要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壮举,充分彰显我们党担当使命、一诺千金的不懈追求,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黎坝镇政府所在地的春生社区是中国石化陕西汉中石油的对口扶贫村,这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7户。下一步等到黎坝镇扶贫商品全部完成相关认证后,中国石化汉中石油会将黎坝特色农产品引入易捷便利店,利用销售平台量多面广的优势,为稳定脱贫构建长效机制。”黎坝镇副镇长杜小琴说,扶贫车间的这些产品现在都是订单保底回购村民家的收成,目前供不应求。
吴永忠说:“未来,浪街将完善业态,激发游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留住更多游客,进而使乡村旅游发展惠及更多百姓。“我们去了省外考察、学习,在陕西省马嵬驿景区了解了他们先进的管理和经营模式,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前景,下定决心要打造‘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货’五位一体的‘老家·浪街’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10月1日,由榆中老家·浪街村合作社和甘肃省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院联合投资的“黄河驿·浪街”窑洞康养民宿项目试运营,该项目共打造72孔窑洞,以农民“三变”为合作模式,采取“公司+智库+合作社+农户”的管理运营方式,不仅将浪街闲置的山地和房屋资源激活,还通过民宿发展,引导农民获得资产性收入。
从开始建设种植大棚到现在,村里有十几户农户经营起采摘大棚,前来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棚区农户们的积极性也逐渐提高。进步村党支部书记陈茂伟介绍,近年来,村里借助自身农业发展优势,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引进旅游项目、培育农家乐等,积极发展“农业+旅游”,既推动绿色生态游和休闲观光游向“功能多元、特色突出、服务优化、产业融合”的方向转型,也实现了农村人气集聚,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壮大。2016年刘秀花利用自家庭院,开起了农家乐,吃起了“旅游饭”,2019年,刘秀花的农家乐接待游客近千人次,年收入近4万元。
如今,红草地已跻身3A级景区,当地村民走上了发展旅游的脱贫致富路。如今的甘孜州,旅游路段沿线和景区核心村被定位为旅游服务产业区。”随着甘孜州旅游业的逐渐兴旺,44岁的泸定县杵坭村村民雷元强在自家院子里办起了农家乐。
”马庄村文化旅游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厉慧卿欣喜地说。”厉慧卿说,下一步,马庄村打算在上海、南京等地的机场、高铁站开设香包展销点,进一步打响马庄香包品牌。”这也让马庄香包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产品。
”张北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溢海介绍,近几年,德胜村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促进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大力开发民俗旅游产业,以微型薯园区、果蔬采摘园等生态基地为依托,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让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增加村民收入。“大棚里种了樱桃西红柿,一茬樱桃西红柿能产2000多斤,游客可以进棚采摘,1公斤卖15元。随着德胜村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前来体验的游客越来越多,也带动了德胜村观光采摘业的发展。
全村大约3000人,无论是村民还是村干部,均各占1股,无论是做文物保护还是发展旅游,产生的效益全村人共享,调动起全村保护古建筑、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游客对于古村落旅游的认识不足,反而成了诸葛村的发展优势。在明确了将旅游业作为诸葛村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后,诸葛坤亨带着村民们开始了诸葛村的“旅游创业之旅”。
河套非遗小镇“从开始建设大棚发展种植到现在,村里将近有十几户农户经营起采摘大棚。进步村党支部书记陈茂伟介绍,近年来,村里借助自身农业发展优势,整合土地资源,引进非遗小镇旅游项目、建立采摘园、培育农家乐等,积极发展“农业+旅游”,促进“旅游+扶贫”等,既推动绿色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向“功能多元、特色突出、服务优化、产业融合”的方向转型,也实现了农村人气集聚和文明建设,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壮大。临铁村是该镇农旅融合的样板村,近年来,该村依托农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以休闲农业采摘为抓手,将现有温室大棚进行改造升级,并聘请了高级农艺师,引导村民发展观光采摘业。
距北京市区80公里的房山区南窖乡,藏着一个被群山环抱的村子,因“水起千波动,峪深百鸟鸣”而得名水峪村。这个形成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的深山古村落,很好地留住了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化。保存至今的100余套、600余间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让水峪村的美显得古色古香,也成为村民发展文化和旅游业的基础。
从经营困难的国有林场到如今的4A级景区,枫林谷森林公园不仅给游客带来舒适健康的旅游体验,也给林场工人带来崭新的幸福生活。枫林谷森林公园由8家国有林场共同出资建设,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林场工人转型从事旅游经营和服务,实现了“树不倒,钱不少”的绿色转型。“刚刚听说要发展旅游,工人们的观念转变不过来,靠林业吃饭习惯了,不能理解旅游能带来什么。
旅游淡季的时候,卢举琼在家照看生意,郭意波便在当地旅游公司做兼职。”李绪忠说,依靠家乡的绿水青山,他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脱贫,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距离光雾山景区不远处的彭家坝民俗村里,“石磨坊”农家乐老板卢举琼一家正忙着招呼前来用餐的游客。
6年前,在省城济南打拼了十余年的张涛回到家乡泗水,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带领宋家沟乡亲走上乡村旅游发展路,一改村庄旧模样,让大家过上幸福生活。宋家沟村民都对这个“外乡人”竖起大拇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西部乌镇”目前正在火热建设。该项目依托乌尔禾区乌尔禾镇的乡村元素、民族特色,规划建设特色民宿、八匹马市场、影视基地、田园牧场、胡杨林体验区、观光农业、民俗竞技、自驾车(房车)营地等项目,计划在2021年5月面向游客开放。
“前几周,我们的18个客房天天客满。现在预订日期已经排到了11月。”近日,正在自家民宿前台忙活的浙江湖州水口乡民宿经营者郑云芳说。她时而接听客人的电话,时而翻看预订本、写写划划,露出开心的微笑。“来我们这儿的多是老客人,老客人又带来新客人,照这个形势看,下半年的生意应该不用愁了。”
“黄桃种植产业发展起来了,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到我们神山村来采摘黄桃,带动了村里的乡村旅游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神山村依托“红绿”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建立起茶叶、黄桃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农家乐、红色体验、田园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让农村变景点、农民变老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为贫困群众开启了旅游脱贫的绿色新通道。随着井冈山旅游产业的发展,上山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
“我们村别的没有,只有闲置房屋和新鲜空气。”下虎叫村曾是北京市延庆区刘斌堡乡14个低收入村之一,为实现村民增收,2015年,时任村支书兼村主任的张有旺找到旅游互联网平台,希望进行项目合作。“那我们就从房子做起吧。”双方一拍即合,之后,隐居乡里乡村产业综合开发项目(以下简称“隐居乡里”)落户下虎叫村,成立旅游合作联社,着手打造民宿项目“山楂小院”。
”思想上统一后,小茨村村民说干就干,仅仅两天时间,就流转集中村民土地60亩,而后在这片土地上建设了黄河共享农庄。永靖县盐锅峡镇党委书记马红峡说:“小茨黄河共享农庄项目是依托村级‘党建+’合作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富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尝试,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将激活小茨村发展潜力,让村民迎来美好生活。”2018年6月,为寻找一条适合小茨村发展的产业路,小茨村召开村民大会,商量成立了“党建+”合作社,准备将村民分散的土地流转集中化零为整,统一使用。
走进仙村镇,古老的荔枝树伫立在荔枝景观大道两侧,院墙上的荔枝壁画让人耳目一新,村舍后边是满山葱郁的荔枝林,荔枝林里满树红果压枝低。虽然荔枝产量有大小年,市场价格也有差别,但仙进奉荔枝保持年年增收的良好势头,成为村民的“致富树”。“岭南佳果数荔枝,荔枝之乡数增城”。
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是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为加大旅游扶贫力度,拓展脱贫“面”,安化县立足资源禀赋,打造茶旅融合发展项目,着力构建“旅游+茶业+扶贫”新业态,让贫困群众在绿水“茶”山的迷人风光中走向“向往的生活”。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当前,全国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都在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报即日起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集中报道旅游业在精准扶贫、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显著成效,讲述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旅游故事。
乡村的夏天,不像城里那么炎热。老人们悠闲地坐在树下的摇椅上,摇着蒲扃;孩子们围着大树嬉戏,累得满头大汗;妇女们围坐在一起,扯上几句家常话,说个没完......石板山村地处七里河区彭家坪镇南部山区,距兰州市区约11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现有农户107户,总人口455人。这里的耕地面积共有1726亩(其中水浇地820亩),人均占有耕地3.8亩。农民收入主要以果树、蔬菜种植为主,劳务输出为辅。介绍起石板山村,彭家屏镇书记丁发涛如数家珍,“我们村2016年进行了小康村和市级美丽乡村建设,2018 年又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单位......”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深度贫困是坚中之坚,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各地要在这个问题上下大功夫。否则,有钱也不成事。 为了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2017年8月,重庆市深化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学笃用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更加坚定精准有效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的重大举措。云帆风正劲,豪唱启新航。着眼于让优秀文化“立”起来、“活”起来,文化厚重、“家境殷实”的河南省近年来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富矿,着力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尤其是在特色小镇创建中,注重融入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精心打造“旅游+”系列业态,不断推出“有温度、有故事、有品位、有体验”的文旅新产品新服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和发展进入重大战略机遇期。2017 年,海南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三年计划,助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南强村隶属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朝烈村,毗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人文底蕴和乡土情结浓厚。同时,整体乡村旅游产品不具备规模性、竞争力不强,区域乡村旅游有较大发展空间。
6月11日一大早,渭源县元古堆村村口驶来了两辆大巴车。游客们在平整的小广场上下了车,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这座富有生机的村子。大家争相在习近平总书记与老党员马岗亲切交谈的大幅照片前合影。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教诲,激励着每个人,这片热土也正迸发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村里曾经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土坯屋变成了青瓦房,基础设施建好了,旅游产业兴起了,游客很快被吸引来了。“现在我们村人气很旺,这几天工作日每天接待量能有二三百人,周末来玩的游客就更多了,有五六百人。‘五一’期间,有近3000人来村里玩,来村里考察调研、观摩学习、探讨交流的各级各地党员干部学习团队也有不少。”看着眼前的热闹情形,村党支部副书记、渭源县感恩山乡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建新很是自豪。
的海洋,犹如春雪、又似洁云,游客在淡淡花香之中驻足拍照,流连忘返。盛夏,黄澄澄的翠冠梨压弯枝头、清香诱人,游客穿梭在梨树间挑选着心仪的果实,不一会儿就采摘一箩筐,收货的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在此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调研活动中,我们在宁夏走访了习近平总书记刚刚考察过的一户、一村、一社区。在弘德村村民刘克瑞的家中,在贺兰山下昊苑村的民宿中,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金花园社区中,我们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对当地百姓的巨大鼓舞,感受到了当地百姓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也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实干奔小康的奋斗劲头儿。
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视察工作时,在田间和博后村村民唠家常,作出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著名论述,这句话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7年后的今天,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找到7年前陪同总书记视察考察的玫瑰风情产业园负责人杨莹女士,杨女士在接受采访时与我们一起再次唠起了总书记的“老乡情”。
赤水河畔的贵州省赤水市,拥有132.8万亩竹林。茫茫竹海让一方山水富于灵气,也涌动着无限财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正在惠及赤水的几十万群众,一根根竹子筑起了一条通往小康的绿色之路。 “全镇有134.2平方公里土地,竹子覆盖面积有15万亩。2000年左右,我们开始搞退耕还林,逐步开始培育竹林。”丙安镇党委书记袁富莘表示,现在全镇种植的竹子有100种以上。
“我再也不后悔嫁到这个穷山沟了。”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的贫困户杨慧琴,望着山上绿意盎然的梯田说。盛夏时节,绿树掩映的龙王坝休闲山庄里,一孔孔窑洞宾馆颇具西北特色,农家餐饮中心、草莓采摘园、乡村科技馆里游人如织。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星火村是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诞生地,曾经一度辉煌。但后来随着“外出务工潮”来袭,全村百分之九十的劳动力都离开村庄外出打工。大部分耕地无人耕种,星火村因此暗淡。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脱贫工作就不可持续,振兴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中国旅游报》社有限公司简介 | 版权保护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通知公告
中国旅游报 中国旅游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887号 京ICP备0501909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发布许可证:101200603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168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