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我们村别的没有,只有闲置房屋和新鲜空气。”下虎叫村曾是北京市延庆区刘斌堡乡14个低收入村之一,为实现村民增收,2015年,时任村支书兼村主任的张有旺找到旅游互联网平台,希望进行项目合作。

“那我们就从房子做起吧。”双方一拍即合,之后,隐居乡里乡村产业综合开发项目(以下简称“隐居乡里”)落户下虎叫村,成立旅游合作联社,着手打造民宿项目“山楂小院”。

一期3个院子试水成功后,项目推进却遇到了难题——资金不足。这时,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动找上门,为旅游合作联社搭建融资担保平台,争取到150万元贷款资金,以解项目二期建设燃眉之急。该局还给予旅游合作联社担保费补贴和贷款贴息,并争取到旅游产业资金,下虎叫村旅游配套设施的短板也被补齐。2017年,区文旅局联合刘斌堡乡政府投资建设的北方民宿学院,每年培训近3000人次,收入达10万元左右,旅游合作联社每年参与此项收入分红。

在各方支持下,山楂小院5年建了12个院子,游客越来越多。在民宿发展带动下,2019年底,下虎叫村28户低收入户全部“脱低”。

张有旺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主要种玉米,每亩地收入有四五百元。引入“隐居乡里”项目后,闲置的老房子被改造成民宿,吸纳村民就业;村里还通过种植合作社、旅游合作联社收购村民种植的农副产品,加工后销售给山楂小院和“隐居乡里”打造的电商平台。“我们希望三产带一产。自从引入民宿项目后,村里种植业的定位更清晰了,只要与合作社合作的农户,种的都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有机粮食和蔬菜。”

在此发展模式下,下虎叫村村民有了房租、合作社分红、民宿用工、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多个增收渠道。

村民张玉萍干活麻利,山楂小院运营之初她便在村支书推荐下做了管家,为客人做饭、收拾房间等,她的丈夫时连山在山楂小院帮着做维修、运送货物等工作,俩人每月收入近7000元。作为山楂小院建成后第一批入股旅游合作联社的村民,夫妻俩的分红年年都往上涨,去年底拿了8000元。“以前在外边打工,中午只能吃早上带的凉饭。现在在家门口工作,能吃上热乎饭。”在时连山家大门口,停着他去年花10多万块钱买的皮卡车。“现在开上就走,出门也方便了。”时连山笑着说。

以前村里农作物销售渠道有限,村民梁玉娥家主要种植玉米。如今村里的农副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梁玉娥家便种植了6亩谷子,按每斤6元的价格卖给合作社,一亩地收入可达1800元。

赵玖兰和老伴儿已70多岁,老伴儿患有类风湿,每周仅医药费就要180多元。如今,老伴儿在村里担任清洁工,赵玖兰平时种的菜也可以卖给合作社。“在家门口就有了收入,现在药钱是出来了。”赵玖兰说。

“村民收入提高了,也开始出门旅游了。以前村口的公交车都是空的,现在农活不忙时,每趟公交车都坐满了人。”下虎叫村村委张立强说。

下虎叫村村支书时永刚介绍,今年,下虎叫村将利用区里的扶持资金进一步改善环境设施。如修建登山步道、凉亭和打谷场,建造阳光浴室和公共厕所等。“大家来农村就是图这里安静、空气好,我们要保持这一点。”

实际上,在发展民宿过程中,下虎叫村与“隐居乡里”早已达成共识——不进行大拆大建,尽量保留乡村风貌的原汁原味。这成为下虎叫村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

“这里晚上能看到满天的星星,我还认识了螳螂、盲蛛”“这里有好喝的山楂汁、好吃的玉米,下次我还想来”……7月中旬,托育平台“学席”组织的暑期研学活动来到山楂小院。10余名小学生在专业老师带领下,在5天4夜的乡土之旅中走进附近的乡间山野,观察、收集昆虫,拓展自然博物知识。

“我们活动的定位是‘小学生在自然博物领域的第一次人生单飞’,去年和‘隐居乡里’合作效果非常好,这次我们在山楂小院包下了3个院子。”“学席”创办人郭玲表示,住宿接待等服务是否职业化、周边自然环境是否具备生物多样性是活动选址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山楂小院周边有丰富的野生植被和昆虫,对我们的活动来说是个理想之地。”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近年来,延庆区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真正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郑爱娟表示,随着近年来游客对高端乡村旅游产品需求的增长,延庆区将发展民宿产业作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更优转化途径。“我们积极推广下虎叫村民宿产业发展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刘斌堡乡小观头村和刘斌堡村、旧县镇常里营村与‘隐居乡里’合作,建设了‘先生的院子’等多个民宿项目,在刘斌堡乡山南沟村引入大隐于世·净隐南山民宿项目,在刘斌堡乡姚官岭村建设了北京地区首个民宿集群项目合宿·延庆姚官岭。”

目前,延庆区开业精品民宿达100处、民宿小院310个,一次性可提供高端床位3000张,实现了全区15个乡镇均有开业民宿的全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