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深度贫困是坚中之坚,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各地要在这个问题上下大功夫。否则,有钱也不成事。
为了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2017年8月,重庆市深化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学笃用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更加坚定精准有效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重庆市深化脱贫攻坚3周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脱贫攻坚战收官前,重庆市委党刊全媒体走进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生动展现脱贫攻坚成效,去感受、发现、记录乡亲们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生活切身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故事。

后坪乡是武隆区唯一的市级深度贫困乡,2019年,该乡以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作为深度脱贫的突破口,依托原生态农耕环境及传统手工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良性发展。后坪乡中岭村贫困户黄江萍以及文凤村贫困户罗开发、罗元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们全部依靠旅游脱了贫。

今年26岁的黄江萍老家在广西柳州,她第一次来到位于武隆区后坪乡中岭村的婆家的时候,就想“逃跑”。
那是2018年元宵节,她陪伴爱人赵朋,从打工的地方杭州乘坐十几个小时的慢火车到重庆武隆区,再从武隆城区换乘客车到桐梓镇,接着花400块钱换乘“小面包”,颠簸两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赵朋的家乡中岭村。
正逢雨天,山高路陡,泥泞难行。黄江萍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山,从来没走过这么难走的路!进了老屋,灯光昏黄,遍布尘土和蜘蛛网……黄江萍心情更差了。
赵朋的母亲是个盲人,父亲也干不了重活,老两口是中岭村典型的贫困户,赵朋是他们的独子。为了让老两口脱贫,驻村第一书记胡庶红反复劝说赵朋在家里发展中蜂养殖产业。
当时村里不通网络,手机也经常没信号。赵朋想留在村里养蜂,但黄江萍很犟,坚持认为在城里打工好。在她的坚持下,小两口没多久就“逃”回了杭州。
第二次来婆家的时候,黄江萍还是想“逃跑”。
胡庶红不断地给赵朋打电话,宣讲养殖中蜂的好处:山里花多,天然适宜养蜂,政府有补贴、管培训、包销售。另外,村里的路修好了,网络也有了……
“有了产业,你就会觉得乡村生活也不错。”这句话打动了赵朋。2019年3月,赵朋再次回到家乡,下决心养殖中蜂。黄江萍依然很犟,不回来。4月,由于挂念赵朋,黄江萍又来到中岭村。但她不是来扎根的,只想玩一两个月,再出去打工。

不久,25岁的黄江萍意外怀孕了。“怀孕后不能出去工作,养小孩又要花许多钱。”她愁得睡不着,不得不留在了中岭村。
赵朋继续专注于他的养蜂产业。起初,他养了30桶蜂,由于没经验,损失了10多桶。他不服输,比以前更拼命。胡庶红也三天两头带着养蜂能手来指导。历经波折,赵朋养蜂技术大有长进,去年一共养了90多桶,赚了6万元。
眼看着养蜂产业蒸蒸日上,犟媳妇的思想逐渐有了变化。“在这里安家也不错,现在家里的纯收入和两个人在外面打拼差不多,而且能照顾小孩,更重要的是养蜂收入还会不断增长。”黄江萍说。
黄江萍能吃苦,赵朋让她休息,她不听。2019年秋天,蜂蜜收割时,已经怀孕5个多月的她帮赵朋包装蜂蜜,一直忙到凌晨3点。她还起早贪黑,下地干活。今年除夕,她生下了一个胖胖的“千金”,给老屋增加了生气。

黄江萍有大专学历,持有导游证,在村里算得上“高端人才”。因此,村委会把刚坐完月子的她聘为村干部,让她负责办理各项报表等工作,月工资1900元。她在网上买了一个电动车,每天骑车去村委会上班。赵朋则白天带孩子,妻子下班回家后和他换班,他再去照看蜜蜂。
如今,犟媳妇不再坚持要回城里了,而是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上。

2019年,后坪乡依托当地古建筑群落——天池苗寨里原生态农耕环境及传统手工艺,成立了武隆区苗情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为更好带动村民通过乡村旅游致富,当地还动员村民将自家闲置的老屋出租给了合作社,用于打造民宿。罗开发就是其中之一。罗开发家的老房子以前是用来堆杂物的,2019年租给合作社打造民宿,一年就收入了租金1.5万多元。

在乡村旅游打造中,后坪乡还在保护苗寨原有特色基础上,集中打造了民俗文化体验区、特色美食加工区和田园山野游憩区。浓郁的苗族风情,多彩的苗族文化,也吸引了不少让看惯了都市繁华的游客来此领略不一样的风采。游客多了,商机来了,罗开发又在当地干部的帮助下,利用自家门面,开起了烧烤店,一经推出,生意就十分红火,一年不到烧烤店收入就超过了8万多元,加上民宿的租金,罗开发一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后坪乡发展旅游,寨里的居民是最大受益者,对文凤村村民罗元发来说,感受最深的是人居环境变好了。
“以前没得产业,大家就在寨里搞养殖,粪便弄的到处都是,苍蝇也多得不得了,到处都臭烘烘的。”罗元发说,此前自己一直在外地打工,去年回村时发现寨子里的泥巴路都变成了水泥路,后来得知是要发展旅游。此后,寨民的老房子也都由政府补贴进行了风貌改造并加固。

罗元发的房子也借着此次机会整修一新,共上下两层10间房。“去年我没出去打工,在家搞农家乐。”他介绍,寨里成立了天池苗寨专业合作社,大家以房子、土地入股,年底还可享受分红,不仅如此,他还将闲置的7间房租给旅游公司搞住宿,一年租金能收2万多元。
“我们还弄了餐饮,比以前挣得多多了,未来我们的日子还会更好!”罗元发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