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社主办
公司主页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近年来,美食旅游成为文旅消费新趋势,成为各地提升旅游吸引力的新赛道。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特色、吃出文化、吃出情绪价值,无数游客在“舌尖上的旅行”中邂逅“诗和远方”。
8月22日处暑节气,“寻味美好中国·品游万里山河”全国二十四节气(秋季)旅游美食及线路发布活动在江苏镇江句容举办。此次活动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镇江市人民政府、中国旅游报社主办,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句容市人民政府承办。
忽觉秋已至,因循处暑来。8月22日,时至处暑,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2个节气,意味着“三伏”将尽,稻谷飘香、瓜熟果硕的收获季节即将到来。
苏州人过日子,讲究,二十四节气该吃什么都有定规,借用《论语·乡党》的一句话,叫“不时不食”。所有节气中最令人向往的,是秋分,因为大闸蟹终于上市了。为了表达欣喜之情,当地有句民谚:“秋风起,蟹脚痒。”意思是秋风吹拂得大闸蟹不安分起来,按捺不住腿脚,纷纷从阳澄湖爬出来,爬上人们的餐桌。这句话生动又幽默,典型的苏式戏谑。
民间有句谚语:“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时节,许多地方都有摘柿子、吃柿子的习俗。人们认为,这个时节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强身健体,福建泉州一带还流传着“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说法。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在大自然的节序中,秋收,无疑是最高潮。所有的孕育,在这个时候有了成果。所有的期待,在这个时候给出答案。所有的辛劳,在这个时候得到报偿。而秋分,拉开了秋收的序幕。
杭州秋天的味道,就是桂花的味道。杭州人大概是很喜欢桂花的,他们选择桂花为市花,设立“西湖桂花节”,开通“赏桂专线”,把“无桂花,不秋天”的情结融入自己的精神图谱。
处暑,是炎热的休止符,是凉爽的前奏音。她宛如一位温婉的使者,轻轻挥别了夏日的热烈与喧嚣,带着丝丝凉意,悄然踏入人间。而在重庆梁平,每逢处暑,便有一项独特且富有意义的传统习俗——吃新。
白露时节,溽暑消退,凉风徐来。走进被称为“浙江南大门”的苍南,“山海之城”的寥廓画风迎面而来。
说来惭愧,我是进入中学后,才掰扯清楚“处暑非暑”这个常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