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谚语:“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时节,许多地方都有摘柿子、吃柿子的习俗。人们认为,这个时节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强身健体,福建泉州一带还流传着“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说法。
柿子味美甘甜,特别是霜降时节的柿子,经过霜打后尤为清甜。柿子浑身都是宝,不仅果肉能食用,叶子泡水还有保健养生功效。中医认为,柿乃脾肺血分之果,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北方人喜欢吃柿饼,天气寒冷时,常将柿子做成冻柿或者柿饼。柿饼一般是扁圆的,橙黄色的柿饼上面还挂着一层白霜,吃起来有种醇厚的甜,嚼起来更是回味无穷。
西安临潼骊山脚下盛产火晶柿子。这里已有上千年的柿子种植史,所产柿子软化后,色红耀眼似火球,晶莹透亮如水晶,故称“火晶柿子”。火晶柿子不仅长得漂亮,味道也极好,无丝无核,丰腴多汁,皮薄如纸,清甜爽口。
当秋天的第一场寒霜悄然而至,草木在秋霜的洗礼下穿透岁月,松柏愈发苍郁,漫山遍野枫叶如火,石榴绽开笑颜,火晶柿子也由青黄到橙红,似不经意间红了面颊,高高地悬在树上,像一只只红灯笼,压得细枝弯了腰。香甜的果肉引来不少鸟雀啄食,它们叽叽喳喳的吵闹声,让秋天多了几分灵动与活泼。这一幕,恰如宋人郑刚中《晚望有感》中所写:“霜作晴寒策策风,数家篱落澹烟中。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
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苍山仿佛陷入了沉寂。天空湛蓝如洗,瑟瑟秋风吹过脸颊。漫步果园小径,轻脚踩在枯黄的落叶上,不时发出“沙沙沙”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果子清甜的香味,这是草木最本真的味道,令人舒爽而惬意。几位老农正忙着采摘火晶柿子。看见我走来,一位老农从竹筐取出一只熟透了的柿子递给我道:“尝尝吧,霜打过的柿子最甜。”我接过那橙红色的柿子,它软软的,小巧可爱,晶莹透亮。小心翼翼地剥开薄如蝉翼的果皮,露出里面色泽饱满的果肉,一口咬下去,软糯顺滑,一股清甜的香气在口中回荡,久久不散。霜降是摘柿子的时节,虽说之前也买过柿子,但此刻手中刚刚下树的这颗柿子,味道却是最特别的。
老农说得没错,霜打过的柿子最是香甜。没有经历霜打的柿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青黄色外皮透着股青涩,吃起来也是涩的,一点也不甜。而经风霜洗礼的柿子,果皮愈发薄,颜色愈发透亮,果肉也鲜美多汁,由内到外迸发出一种生命蓬勃的力量,散发出它最本真的清甜。俗话说得好:“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如是,柿亦如是。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岁晚》中写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霜降过后不久,寒冬就要来了。霜打柿子甜,这怕是秋天留给人们最后的礼物吧。
过临潼老街的时候,街上游人如织。街边商贩吆喝叫卖着,竹筐里一颗颗大石榴小柿子挤挤挨挨,引得游人驻足购买。尤其那红彤彤的火晶柿子,娇小玲珑,煞是可爱。谁能想到这样小小的它,竟不畏寒霜,坚韧顽强,默默地实现着自我蜕变,盛放出生命里最绚丽的光彩呢?
柿如此,人亦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