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社主办
公司主页
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民族地区特色演艺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呼伦贝尔草原最具代表性的马文化演艺项目,巴尔虎蒙古部落景区的大型马上竞技表演《马之舞》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耦合、观赏与体验的多元结合,成功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文旅演艺品牌。自推出以来,《马之舞》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为民族地区文旅融合 ...
随着更多服务区接入文旅网络,“高速公路旅游廊道”将串联起分散的旅游资源,让“快进慢游”出行方式真正落地。
我国低空旅游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实现由“小众体验”向更广人群的跃升,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合力,共同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随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旅游业的综合性产业属性得到充分发挥,旅游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旅游牵动的消费“马车”劲更大、力更足,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透过红火的旅游市场、热闹的旅游消费,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基础、好态势、好前景,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坚守发展初心,创新发展路径,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旅游与微短剧的深度融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将网上“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留量”,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武汉东湖听涛景区的“躺椅”火了,一种“在天然氧吧躺平晒太阳”的武汉玩法出现——约上三五好友,在湖边的阴凉处躺平,吹着湖风、听鸟鸣声,将“松弛感”拉满。
国家层面连续出台刺激文旅消费的利好政策措施,释放了促进文旅消费的积极信号,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文旅消费环境,提升文旅消费意愿,夯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旅消费促进离不开财政金融的支持,财政金融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重大项目建设、支付便利化、公共服务发展、企业投融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不少绘画爱好者手持画笔,定格“植物王国”的美好瞬间。这些绘画爱好者大多是从全国其他地方到西双版纳旅居的人员。数据显示,2024年旅居云南的人数达到389万,平均旅居天数达80天。
面对数字化进程加速带来的原真性消解、承载力失衡与数字鸿沟加剧等结构性挑战,如何在技术应用、文化保护与产业优化之间建立动态平衡,成为数字传播赋能海洋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
推动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我国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的重点目标,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举措,将为文旅深度融合注入巨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