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关注>

【视频】

江山壮丽,我说长江。我叫牛恩斌,是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苏北航务管理处副处长。我的工作单位名称里有“运河”,“长江”对我来说却同样熟悉。因为苏北运河的“南大门”,正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这里有个“网红”地标——六圩灯塔。

六圩灯塔东依上海、西接南京、南临长江、北接淮水。它的主要作用是让航行在长江的船舶在数公里之外就能看到苏北运河六圩口的位置。灯塔是助航长江和苏北运河的重要标志。登塔而望,一边是滚滚长江,一边是悠悠运河,两条黄金水道在此交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六圩口其实并没有航标,只靠夜间在电杆上点油灯作为简单的示位标;加上收音机还不普及,船民不易收到电台天气预报,还需要设置风汛信号标,用挂黑球的数量来显示风力的大小。设施简陋、责任却重大,当时,六圩口24小时有人值守,维护示位标和信号标。

1985年,六圩口有了第一座塔式航标。这是一座15米高的二层飞檐式六边形仿古塔式建筑,航行长江的船舶终于有了清晰的指示。1988年毕业之后,我成为一名航标工,巡航六圩河口、巡查灯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每天必做的工作。

老六圩灯塔

老灯塔引航的年头不算太长,由于长江沿岸码头、厂房高楼建筑逐渐增多,背景光复杂等多种原因,其塔体视距及灯光射程已无法满足船舶航行的要求。

2006年6月,新灯塔开始修建。新灯塔高66.9米,被称为“江河之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射程最远的LED面光源内河航标灯。此后,灯塔还经历几次维修升级,发光效率比之前更高。

有“新建”是否就要“拆旧”,这在当时是有争议的。老建筑物年久失修的危险以及维修的困难和复杂,“拆”似乎变成了最容易的事情。但我当时一直坚持保留老灯塔。我觉得老灯塔的存在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认可与敬畏。拆很简单,不拆才是不容易的。所以,今天的六圩口,新旧两座六圩灯塔一同屹立,一高一矮、一新一老,相互呼应,既见证历史,又展望未来。

航标为什么在,灯塔为什么在?因为无论时空如何转换,江河不老,航标便不能倒;因为无论江河荣枯更迭,总要有灯塔,远远地、坚定地守护。

站在母亲河和古老运河的十字路口,我们看见航运的通江达海,感受文明的交流融合。这里融汇了大江大河的雄浑之气和小桥流水的江南风韵。站在灯塔上俯瞰,江南的柔情和随大江东去的壮志,一齐卷起层层浪。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贺云翱:

大江大河大海上的航标灯,是保证航运安全的重要设施。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六圩灯塔,人称“江河之眼”,既十分贴切又形象生动。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在航标灯塔新旧演替的进程中,让新旧灯塔并列在江河交汇处,既保存了长江航标演化的历史,又预示着它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还见证着长江航运人的美丽情怀。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杨宁

记者丨钱成 杜希萌 丁然

编辑丨钱成 陈宇 郑皓月

音频制作丨刘逸飞

视频导演丨王浩 钱成

视频拍摄丨王浩

视频剪辑丨陈以恒

后期制作丨蔚天雄

设计丨宋瑜珊 曹懿心

学术顾问丨任慧

专家统筹丨高琰鑫

学术指导单位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