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以下简称“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6名同学,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圆满完成了北京饭店承接的重大活动接待服务工作,受到了与会代表和北京饭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旅游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北京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在旅游学界和业界赢得了良好声誉。
立德树人铸师魂
旅游学院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引导教师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致力于创新打造“金课”品质的一流课程,引导教师做到“重创新,能创新,善创新,创好新”。学院教师坚守育人初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全身心投入旅游教育教学、科研攻关等工作,以赤诚之心诠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刘敏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每年参观考察旅游景区50个、开设3门以上课程、主动承担科研项目若干个,培养更多旅游人才……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刘敏制定了个人年度工作计划。十多年来,刘敏朝着优秀旅游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不断前行,也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2014年,刘敏获原国家旅游局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2015年,获原国家旅游局优秀研究成果优秀奖;2017年,获文化和旅游部研究成果优秀奖……“这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激励我不断前进,继续做好旅游教育工作。”
刘敏说:“旅游教育工作者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赤诚的热爱之心、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视角、持续的创新精神。”在工作中,她坚持言传身教,注重学生可迁移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课题,实地调研大唐不夜城、清河坊、西江苗寨、金山岭长城、清东陵、司马台村等地,让学生们对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刘敏也对自己的未来确立了新目标。“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特别是旅游教育工作者,我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挑起重担,竭尽所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努力培养更多旅游专业人才,为旅游发展贡献力量。”刘敏说。
创新实践育人才
为深入推进体美劳教育工作纵深开展,系统推进育人模式改革,近年来,旅游学院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劳动教育课程质量和实践项目开展监测及反馈督导,在五一、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劳模大讲堂”“寻找我身边最美劳动者”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校园讲座、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培育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
2022年6月,旅游学院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下清水村设立了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深入京郊农村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参与劳动的锻炼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培育劳动精神。
2022年11月4日,在旅游学院召开“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暨服务党的二十大实践活动总结表彰会上,北京饭店副总经理周浩介绍,旅游学院的学生充满活力,在服务工作中积极、主动、细致、周到,充分体现了联大青年的精神风貌和旅游学院的育人成果,期待双方继续展开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的合作。
参加重大活动接待服务工作,是旅游学院师生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北京文旅发展的优良传统,也是学院“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实践历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服务精神和思想素质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和成长。
“学院与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良好、稳定、广泛的联系,社会声誉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渠道。”刘敏介绍,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旅游学院不断加强与文旅等行业企业沟通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并完善毕业生就业共同体,通过举办“线上”双选会、宣讲会,开展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同时,旅游学院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行业最需要的岗位建功立业,为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初心不改担使命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多年来,旅游学院秉承“博识雅行,学游天下”人才培养理念,以“面向国际化交流、服务首都旅游产业”为导向,形成“国际化办学、产学研一体化”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完善人格、旅游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
随着全国各大院校旅游专业设置总量逐渐增加,开设旅游专业的学校层次也发生了变化,对高校旅游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刘敏认为,当前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广大教师更应该关爱学生、热爱行业,培养学生对行业和专业的认同,强化产学研一体化,持续将热爱旅游的人才培养为优秀旅游工作者。
面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刘敏认为,“还是要回归到教育本身,在行业不是特别景气的情况下,教育更要注重培养人才,多层次、多角度筑牢学生专业思想,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行业自信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各类岗位工作,更好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据悉,旅游学院建立了推进就业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完善更新毕业生就业指导档案,准确把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就业需求,实施全程化、多元化和精细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突出精准化,针对重点特殊群体学生,开展“一对一”就业信息跟踪服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旅游学院教师纷纷表示,积极探索新时代育人模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