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仲祥
峨眉山麓青衣江畔的夹江县,是我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故乡。境内土地平阔,阡陌纵横,烟村暖树,稻麦飘香。清代诗人王渔洋曾在《蜀道驿程记》中写道:“入夹江境,即沟塍棋布,烟村暖然,类吴中风物。”因有“川西玉带”青衣江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的润泽,夹江土肥水美,物产丰富,自古为鱼米之乡,被誉为“天府宝地”。特别是当地的特色美食,成为我挥之不去的乡愁。
说起家乡的年味,美食自然是必须提及的话题。去年过年前,我正好赶上夹江正在举办的“乡村厨师节”。百余名乡村厨师欢聚一堂,交流经验,探讨厨艺。夹江乡村厨师的厨艺很不错,会做的菜品种类繁多,且做出来的菜肴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融合吸收了其他地方的烹饪方式。
美食在民间,在农家院落和街头巷尾。夹江的乡村宴席氛围浓厚,特别是每年春节前后,就是厨师们一展身手的好时机。这些年人们对春节美食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厨师们提高厨艺,创新菜品,不仅传承了东坡肘子、咸烧白、甜烧白、甜皮鸭之类的传统美食,还推陈出新了一些新的菜品,比如香酥排骨、爆炒鱿鱼、红烧江团等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看来,一方美食也成就了一方文化,累积成一种乡愁。正如古人云:“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还乡。”那年过年,我与家人在附近的农家乐里品尝家乡的美食,东坡肘子、夹江卤鸭等都不容错过。其中“夹江卤鸭”和乐山的“甜皮鸭”风味接近,褐红油亮,香气扑鼻,直勾起人的食欲。夹一块入口,一种别样风味直击味蕾,酥香化渣。制作这道菜,要采购优质肥鸭,加上红米粉、盐、酱油、冰糖、桂皮、葱、姜、黄酒等十多种佐料,经过炖煮、卤制、上色、油炸等工序,方能成就它软嫩酥香的口感。
热菜里,有道华头“火炕子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下酒的好菜。它选用的是夹江与峨眉山交界处的山区土猪肉,经过一段时间腌制,再用柏香树的枝叶烧火炕干。烹饪时最好采用蒸的方法,香味更加浓郁,出锅后切片装盘,鲜红油亮,非常诱人。当然,“土门泡海椒”也不错,鲜红发亮的泡海椒放在盘子里,从颜色来看就十分抢眼,入口脆爽,酸甜适度,醒酒提神。夹江不仅有好菜,也出产好酒。故乡的高粱酒、玉米酒,酒香浓郁,韵味绵长,不上头,不干口。几杯下肚,我就有些飘飘然。苏东坡诗云:“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我却是举杯邀亲朋,一醉解乡愁。
亲人团聚还没有结束,朋友们的电话就打来,让我一同聚聚,尝尝家乡的麻辣烫。四川麻辣烫不是一道菜,属于亲民小火锅,鸡鸭鱼肉、各种丸子,新鲜莴笋、空心菜、海带、食用菌菇等等,都可以穿在竹签上烫煮,麻辣鲜香,川味十足。我们拥桌而坐,围着一锅沸腾的汁水,油分子直扑鼻孔。锅里煮着荤素菜肴,面前摆着十多种调料制成的油碟,我们痛痛快快吃了一顿春节宵夜。
大快朵颐时,朋友又不知从哪里端上来两道美食:鸡丝豆腐脑和鲜椒嫩仔鸡,叫我务必尝尝。只见均匀纤细的鸡丝散落在由鲜亮红油、香酥黄豆、浓稠汁水和白嫩豆花组成的小吃上,配以青绿的葱花,色泽与香气就已征服了我。用勺子轻轻搅匀后,舀一勺入口,是另一种风味的麻辣鲜香。鲜椒嫩仔鸡清香味美,脆嫩爽滑。朋友介绍,将童仔鸡浸煮至成熟后,加上花椒、米椒、杭椒凉拌,再用热油淋在上面即可做成。有了这道鲜椒童子鸡,我又被朋友们劝了几杯酒,喉咙和舌尖灼烧,杯杯下肚尽是浓烈的乡愁。
喝到兴头上时,朋友们以筷击盘,齐声唱起了故乡民歌:“好久没到这方来哎,这方的凉水长青苔。吹开青苔喝凉水哟,长声悠悠唱起来……”我想,我也要邀请远方的朋友,在春节期间来一次“夹江美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