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笔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截至8月31日,新疆各级人民法院分别在各地旅游景区设立102个巡回法庭、56个法官工作室。今年以来,全疆各地旅游景区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达76件、诉前调解案件363件,实现了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全覆盖。
据了解,2017年,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人民法院在世界魔鬼城景区设立全疆首个巡回法庭。该法庭坚持全天候轮值,采取旅游审批“110”新模式,努力将游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化解在萌芽状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县市相关人民法院在那拉提、喀拉峻等景区设置毡房法庭、马背法庭,让优质司法服务触手可及。喀什地区法院加大与喀什古城等景区游客中心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接力度,引导市场主体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依法诚信经营,实现由“事后维权”向“事前预防”转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市等地法院在罗布人村寨、回王府等景区就地调解、就地开庭化解纠纷,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法治保障。
此外,乌鲁木齐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法院与当地党委政法委、文化和旅游部门等单位共同制定司法保障旅游业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多元共治协调机制,积极做好纠纷预防、协调和化解工作,为天山大峡谷、克州冰川公园等景区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提供坚实司法保障。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等地法院在赛里木湖、可可托海等景区,构建旅游法庭、派出所和司法所“庭所联动”机制,促进司法审判与社会治理相互融合、一体推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景区设立巡回法庭不仅为旅游护航,同时也起到了景区普法宣传作用。目前,基层法院正在推进“旅游+普法”宣传,通过播放微视频、法官宣讲等方式,提示旅游陷阱,结合典型案例生动细致讲解游客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米”,助力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法院深入景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60余场次,发放普法资料1.3万余份,接受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