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国的锣鼓打起来,轻盈的舞步跳起来,指尖的手帕转起来……近日,参加第六届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大剧院Tumor歌舞团的40余名演职人员,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本地的文艺界人士展开关于歌舞、非遗等文化交流。

Tumor歌舞团鼓手阿赫梅多夫·萨尔多尔·阿格扎姆乌戈利(左)跟大西渠镇文化站站长仲伟善学习打中国大鼓 王思超 摄

昌吉州昌吉市大西渠镇社会队在现场进行了新疆社火表演,队员们敲锣、打鼓、舞狮子、摇花伞,扭秧歌……短短2分钟里,Tumor歌舞团里就有不少演员融入其中,跟着学起了新疆社火表演。

在大西渠镇文化站站长仲伟善的展示下,中国大鼓咚咚有力,瞬间就吸引了Tumor歌舞团中鼓手阿赫梅多夫·萨尔多尔·阿格扎姆乌戈利,他也跟着敲了起来。

“我对鼓非常感兴趣,因为在歌舞团里我就负责敲鼓,不过我们的鼓和中国的大鼓形状、声音都不一样。中国大鼓声音浑厚有力,我们的鼓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应用的场合不同。”阿赫梅多夫·萨尔多尔·阿格扎姆乌戈利说。

“虽然语言不通,但舞蹈的动作、音律是相通的。敲鼓的手法他掌握得很快,不过要精通还需要学习很久。”仲伟善说,“我已经敲了快30年的鼓,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Tumor歌舞团的演员学习扭秧歌 王思超 摄

敲鼓期间,Tumor歌舞团中的两名男演员套上了狮子头,愉快地加入到社火队伍中,不少女演员拿起扇子跳了起来,大家笑得十分开心。

阿赫梅多夫·萨尔多尔·阿格扎姆乌戈利说:“我来中国两次,每一次都是在乌鲁木齐度过,两次都感受到了大巴扎的魅力。这次又看了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的地标性建筑,发现乌鲁木齐更美了。”

科米洛娃·卡莫拉·努蒙容克孜在演皮影戏 王思超 摄

现场还带来了昌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表演,在《穆桂英挂帅》的配乐下,幕布后的皮影人物像开始“舞”动起来,引来了Tumor歌舞团里的演员科米洛娃·卡莫拉·努蒙容克孜和同伴的好奇。她们转到幕布,跟昌吉市艺人朱新贵学起皮影戏。

“太有意思了,我在幕布后操纵皮影,幕布前就会出现人物影子,用影子来展示故事情节,非常有趣。”第一次来中国的科米洛娃·卡莫拉·努蒙容克孜说,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想继续了解中国文化,可惜时间太短了”。

Tumor歌舞团的演员学习转手帕 王思超 摄

现场,昌吉回族自治州艺术剧院、文化馆还带来了新疆曲子戏,戏中的转手帕演技吸引了不少Tumor歌舞团的演员们模仿。如何让一块方巾在手上旋转起来,让不少演员琢磨许久。

此外,还有川剧变脸、新疆刺绣、剪纸、面塑等展示,也吸引了不少Tumor歌舞团的演员,现场还展开了两地歌舞的互动表演,最后大家共跳新疆麦西热甫,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此次交流活动。

大家跳起了欢快的麦西热甫 王思超 摄

“这次我们在新疆参加舞蹈节,带来了歌舞晚会《我们共同的家园》。如果有机会,我们希望能再次感受新疆的歌舞文化,学习中国的歌舞。”Tumor歌舞团艺术总监阿里莫夫·阿卜杜拉·鲁斯塔莫维奇说。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