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向我迎来,我向山走去。峰回路转,景区公交车带领我穿行在群山中。
愈行愈远。我的心被放空,又被填满。春雨甫霁,薄云从容宽展,在天幕上划出亮丽的流线,令我联想起繁复的裙纱。云来山更佳。一围薄烟,笼着山尖,蒙在树梢,染出微微的蛋青色。它们袅袅上升,缓缓飘移,将青山幻化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羽人。云去山如画。鹏搏峰、堆珠峰、大人峰、宴坐峰,皆从天目山来,好像骏马奔赴平川,至此停了缰,又如巨掌擎立。凌霄主峰一指独峭,高近八百米。山谷,有的开阔,可藏深壑;有的狭仄,仅容悬泉;有的迂回,可蓄绿潭。沿途,古柏苍松、翠竹柳杉遮天蔽日。
山村,摊在山脚下。每一个小院,都可见精心打造的逸趣,白墙黛顶,花草修竹。房檐下,转角处,悬着竹编的秋千,搁着竹制的笸箩,恍惚穿越到农耕时代的生活场景中。一转身,瞥见的却是现代文明:身着汉服打卡拍照的丽人、扫码取货的“共富邻售点”,还有“啡你不可”咖啡屋。真让人疑心,今夕是何夕。
这是在径山。径山在浙江余杭,因径通天目而闻名,是天目山的东北峰。历史回溯,无数目光曾经深情注视过这一带的山水草木。唐代,行僧法钦竹杖芒鞋,云游四方,遵师嘱“乘流而行,遇径则止”,在山顶结庐,始建径山寺。相传,法钦禅师亲手种植茶树数棵,采以供佛。第二年,茶树蔓延山谷,芳馨特异,为僧俗共享。自此,径山在史书上流光溢彩,吴越王钱镠、宋徽宗、宋高宗、沈括、陆游、范成大都曾登临。“茶圣”陆羽慕名而来,一度隐居双溪畔,采茶觅泉,鉴水品茶,后来著成传世大作《茶经》。东坡居士也曾数上径山,留有“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的佳句。
径山茶与山齐名。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径山村的数千亩茶园,阶梯一般层层堆叠,分布在阳崖阴林之间。
受了季节的感召,老茶树在枝头爆出点点绿意。新绿是娇嫩的,透明的质地,能将疲乏的眼睛和心灵濯亮。小南风懒洋洋地来,土地深处的呐喊,一浪一浪地涌起,一浪一浪地低回。它们沉默地生长。终于,这片春茶成了大地的新宠——没有其他的庄稼,更不会有杂草。一畦畦一垄垄的玉叶,顶着尖尖的嫩芽,沾满窈窕的喜悦。这片开阔的山野,这片长满春茶的土地,满目浓碧,是莽莽苍苍的大手笔。
娴静的美,需要一颗闲趣的心去体味。每一棵茶树上,都笼着一帘绿烟。那种绿,得了春阳的照拂、春雨的滋润,比垂柳持重,比山松明快,不喧不闹,自有风骨。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丝不苟地构建生命的脉络,以及叶缘微微卷曲的妩媚。点点新芽汇聚成宏阔的绿色,沉浸在天地之间,自有深厚博大的气象,令坡谷灵动俊逸,令溪流疾缓生姿。我想,越是盛大的生命气场,越是懂得谦卑。
谷雨前,径山寺举行庄重的洒净仪式后,僧众采来谷雨茗,以小缶贮之馈人。径山茶农戴着竹笠,背着竹篓,穿梭在茶树间。这种采摘太专注了——整个世界缩小成眼前小小的一枚叶片。这种心无旁骛,是同大地同声共气。而偶然直起腰身,但见远山簇黛,茂竹翳路,绿意盎然,在眼睛与自然万物的短暂对视和碰撞中,颇得“春风在手茗如婴”的真谛。
到径山村,最期待的莫过于偶遇径山茶宴,赴一场民间雅集。在宋代,喝茶是庄严的事,需要隆重的仪式。径山茶宴是古老的禅茶礼仪。据史料记载,径山茶宴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元时期。茶宴举办前夕,径山寺会张贴用骈文写就的茶榜。待茶鼓击起,住持在明月堂静候群贤毕至。来宾上香礼佛,列坐左右。住持亲自冲泡香茗,以示敬意。寺僧依次向来宾献茶。众宾揭盏闻香,举观茶色,品茶叙谊。谈佛诵经,联句赋诗,径山茶宴传递给后人的机锋禅趣,正是禅茶一味的生动诠释。
好茶还需要好水来成全。径山林深山高,蓄有好泉,是石缝沙隙间渗出的活水,远从地脉来。久负盛名的陆羽泉,俗称“陆家井”,就在径山古道旁,古樟树下。模样素朴,没有井栏,也不见碑文。相连的两井,大者为长方形,南宽两米,北宽逾米,东西长三米余,井水用于洗涤。泉的北面铺上石板,又用石板砌出一口方井,水深盈尺,不涸不溢。泉眼前的石壁上镌刻着沙孟海书写的“陆羽泉”三字。尝过小井里的水,果然甘洌。
“仿宋七汤点茶”是茶宴中最重要的环节,我有幸赶上了。宋人点茶,先将茶叶碾磨成粉,再过筛,以保证颗粒均匀。水沸后,温过茶盏茶筅。茶师手提执壶,沿茶盏四周往里加少量水后,以茶盏底为圆心,旋转搅动茶膏,渐渐加力击沸。第一汤,讲究调如融胶。第二汤,势不欲猛,绕茶面注一周。沸水的一冲一泡,将掩藏在茶叶体内的春日气息释放出来,飘散至鼻尖。这时,遵茶师嘱,将四指并拢,手秉小扫把一样的茶筅,指绕腕旋,快速有力地搅拌。茶面出现大大小小的气泡,好像珠玑磊落。绵密的茶沫浮在茶汤之上,好像白雪覆顶。再注少量水,缓缓运筅,均匀用力,大水泡纷纷击碎,变成更细小的条纹。第四汤,注水更少,茶筅转动幅度稍宽,动作放慢,云雾渐渐在茶面结凝。第五汤,快速注水,运筅轻盈,随意击拂,汤花愈加细密。继续注水,轻拂汤面。待水乳交融时,可抽出筅。七汤已毕,乳雾汹涌,沿盏而起,可用茶膏在雪沫乳花上写字留画。轻啜,舌尖微苦。慢慢地,清香盈满口腔。
在径山,茶之为饮,不是为了提神醒脑。每一次注水,看似简单,却要求屏气凝神,修习自我约束。每一次运筅,都不得气躁,才能萃取茶本真的味道。一壶水几片叶的融合中,甘苦两味,能洞察人世间的微妙变化。径山的春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还是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