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我们是头天从深圳来广东省紫金县龙窝镇的。车子从济广高速紫金东出口下来,沿着国道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一个山口。一块一人高的石碑上,镌刻着“龙窝镇”三个大字。

国道几乎是擦着山体朝里延伸,车子就像行驶在一个绿色的甬道,两旁的绿浓稠得化不开。车子继续行进,两旁的山依次向后退去,在中间让出一大片空阔来,形成一溜狭长的谷地。

山并不高耸奇伟,是岭南常见的,但一山挽着一山,连绵起伏没有尽头,如一幅一气呵成的山水画。有时候会有一座山旁逸出来,或者斜插进去,显露出错落有致的气势。

有山必有水,山水有相逢。山泉叮咚流下,汇成了琴江。琴江几乎是贴着国道行进,穿过山谷里的田垄地块,倒映着群山和白云。春天的琴江水势丰盈,是河流一年中的高光时刻。琴江一路东去,哺育着龙窝大地,滋养着两岸人家。琴江村、琴南村、琴星村、琴江中学……这处处名字,正是琴江这条龙窝母亲河留下的印记。

车子过处,那些不时晃过的茶广告、茶场标牌、茶博馆,似乎在提醒,我们来到了一个与茶深切关联的地方。

我们往彭坊村的茶山赶。一条简易的水泥路沿着陡峭的山体盘旋而上,车子须加大马力才能勉强爬上去,稍不留神就会向后溜。路仅容一车通过,在山底的入口处,向导朝上大喊几声:“有车上来喽——”向山顶的车发出不要下来的信号,以免在中途相遇,上下两难。好在爬了十来分钟,就到了一块开阔地,车子就停在这块平坦的岭上。

下得车来,周遭的山坡上全是茶树,一株株,一行行,望不到尽头。茶树长势茂盛,繁枝密叶簇拥在一起,织成一道道齐胸高的篱墙。眼下正是老树吐青季节,新嫩的茶芽迎着春光次第冒出来,青翠欲滴,招人怜爱。

还要再上高处。一条新翻的土路通往更高的山头。又是一个春草丛生的平坦处,其上修建了观景台。此处虽还不是山顶,但视野辽阔,四望无碍,观景甚好。

放眼望去,一个个山头,一面面山坡,布满了翠绿的茶园。特别是正对面的一面绿坡,一行行浓密的茶树随着山势曲折蜿蜒,一梯一梯从山底铺向山顶,就像一道道优美的五线谱,谱出大自然的绿色之歌,又似一浪一浪的绿波,跌宕起伏。茶绿和草绿连成一片,密密地覆盖着山体,漫山遍野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绿毯。这浩荡的绿接天连地,人们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绿色的怀抱,不能不惊叹于人力的伟大。当地人通过勤劳的双手,绣出这片丰饶的茶山,再造另一个绿色的世界。

此山名承龙嶂,海拔860米,峰峦叠嶂,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润,土壤肥沃,有如仙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高品质茶叶生长的黄金宝地。20世纪90年代,彭坊村的一些爱茶人士从台湾地区带回了高山茶种,试种在山上,没承想茶树像找到了家,很满意这里的水土,长得风生水起,而采摘下来的茶叶更是甘甜醇香,跟抹了蜜一样。于是,彭坊村开始成规模地推广种茶,在承龙嶂这片群山建起龙王绿茶种植基地,历经不断扩种,目前种植规模已超2000亩。

茶,天地生成,集自然之灵气。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品性禀赋各不相同,各擅其妙。四月春气蓬发,万木吐芽,此时采摘的茶叶叫春茶;六七月出产蜜茶,也叫蝉茶;此后还有禾黄茶、雪片茶。四季所采茶中,以蝉茶品质最佳,春茶次之,禾黄茶、雪片茶再次之。

蝉茶,是一种“小虫子咬出来的茶”。这种小虫叫作小绿叶蝉,个头很小,通体呈浅绿色,躲在绿叶中很难被发现。六七月份,小绿叶蝉活跃,它们把蚊子一样的刺吸式口器插入刚刚长出的茶芽,吸取其汁液。这种被小绿叶蝉咬过的茶,食之甘甜,闻之蜜香,风味独特,因产量少,十分珍稀。

为什么小绿叶蝉咬过的茶有如此味觉嗅觉效果?据专家考证,茶树被小绿叶蝉咬了之后,小绿叶蝉唾液中的特定成分会引发茶树启动防御反应,释放出以茉莉酸为基础的一系列香味物质。这些香味物质以及茶的防御体系运转起来产生的其他物质,正是蝉茶的精妙所在。

小绿叶蝉在很多地方是害虫,但在紫金,在龙窝,反而成了“功臣”。得益于独特的生态气候环境,在这里,小绿叶蝉不会过度繁殖,而是与茶园达到一种恰如其分的平衡。蝉茶的好坏取决于小绿叶蝉的叮咬程度,茶园想要吸引小绿叶蝉群聚,并保证其生长良好,就不能使用任何农药,这也确保了茶叶的生态品质。

穿行在茶园里,茶树和山野的清新气息扑鼻而来,整个人都为之心旷神怡。茶垄间,早有采茶妇人在劳作。她们动作轻巧娴熟,一片片嫩芽在她们的指尖和篮子间跳跃。我们猜想,这些新摘的春茶很快就会出现在茶客的杯盏。

不少游人是从茶山另一面的休闲旅游公路上来的。这条旅游公路专为游客设计,沿途可以欣赏茶山风光,可以品茗畅叙,体验茶旅之乐。

此次来龙窝,我们还想去其他茶村转转。当地人说,彭坊村在全镇最早成规模种植茶树,后来其他村也被带动起来。现在,全镇种茶超3万亩,拥有千亩以上生态茶叶基地四个,茶产业已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依托茶产业,龙窝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的茶旅、文旅资源,正给琴江两岸带来勃勃生机。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