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每当翠柳含烟、红杏带雨的清明时节,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记起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人笔下那烟雨空蒙的江南,那杏花盛放的乡野,美得令人心醉,美得让人恍惚,勾起内心绵绵的思绪。自少年时代第一次捧读《清明》诗开始,杏花村,就一直在那邈远而神秘的地方诱惑着我。

国内以“杏花”为名的村庄不在少数,杜牧一生也走过很多地方。而《清明》诗中那个意境悠远的杏花村究竟在哪里,是实指还是虚指,历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我以为,诗人笔下“杏花村”的千年之争恰恰表明,这首短短的七言绝句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之高、被人们喜爱之甚。

千余年前的那个晚唐,身居比部员外郎一职的杜牧被排挤出京城长安,外放黄州,不久又转赴池州。远离政治漩涡的他,在池州刺史任上兴利除弊,关心民生,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清明时节,江南之地山青水碧,杂花生树,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光景。这一日,理政余暇,刺史大人信步走出衙斋,冒着如丝如烟的绵绵细雨,独自走向城西一片幽静的村野,寻香沽酒。

潇潇的春雨,青青的柳色,粉红的杏花,招摇的酒帘,牛背上的牧童……映入诗人眼帘的,恰似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镶嵌在江南春日古雅的画框里。此情此景,让乘兴而来的诗人未饮先醉,情不自禁随口咏唱,便咏出了一首千古绝唱《清明》诗,也咏出了一个名满天下的杏花村。

一首《清明》,千古相诵,妇孺皆知。透过隽永朴实的诗句,江南春日秀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牧童天真可爱的形象以及诗人明媚欢愉的心情亦跃然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让人心生无限浮想。且不说身为晚唐“文坛领袖”,杜牧在文学上的卓世才华和傲人成就,仅凭此诗,他就足以在群星璀璨的古今诗坛风骚独立了。

牧童遥指处,池州杏花村。循着《清明》这首古诗的余韵,千余年来,数不清的名人诗家慕名纷至,赏花饮酒,寻踪怀古,既感受到杜牧笔下杏花春雨江南的悠远意境,也留下无数吟咏杏花的诗词佳作。花美,酒美,诗更美,池州杏花村“天下第一诗村”的美名不胫而走。

杏花村,因一首诗而扬名天下。池州人仿唐诗意境,于秀山门外一片荒烟野草中建亭、立坊、筑斋、葺祠、种树,至清代,已成为一座方圆十余里的大村落,并形成闻名遐迩的“杏花村十二景”:平天春涨、白浦荷风、西湘烟雨、茶田麦浪、三台夕照、栖云松月、黄公酒垆、铁佛禅寺、昭明书院、杜坞渔歌、桑柘丹枫、梅州晓雪。

清代文学家、池州人郎遂,自号“杏村”,出于对乡土的热爱,潜心撰修《杏花村志》十二卷。该书文字优雅,图文并茂,旁征博引,考据细致,收集了杜荀鹤、黄庭坚、陆游、朱熹等历代文人题咏杏花村的诗词歌赋千余首,对杏花村的山川形势、名胜古迹、风俗民情均有翔实记述,对“杏花村十二景”亦有生动描绘。从中,可领略杏花村山水之秀、村落之古、风物之美、人文之萃。古人为一村立志本就凤毛麟角,而此书有幸以“村志”入选《四库全书》,更是独一无二。

这回,我来到有着“千载诗人地”之誉的江南小城池州,正值春风拂面、飞花翩翩的时节,自然不愿错过寻访杜牧笔下的千古名村杏花村。从入住的酒店出发,司机师傅习惯地启动现代化车载导航仪,既无须招手问路,也用不着“牧童遥指”,而是借助清晰的语音导航,朝着我心心念念的杏花村一路飞驰而去。

走进杏花村,但见湖光山色,杏林在野,酒旗飘飘,处处流溢出村的风情、花的芬芳和诗的意境。绕碧水凝翠的醉仙湖,傍花随柳,缓步前行,一路看过杏花亭、杏花岛、怀杜轩、青莲馆、昭明堂、吟诗台、半亩园、窥园、六朝长廊等众多古迹景点。杏林深处,传说中那口“香泉似酒,汲之不竭”的唐代古井,已作为重点文物保护起来,供人参观游览。而路边那排砖墙瓦顶、酒旗高悬的门店,莫不是刺史大人当年一意寻访“黄公美酒”的乡村酒坊?

“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漫步杏花村,我仿佛穿越到千年前那个古风幽幽的唐朝,总走不出梦的缠绵,走不出诗的情韵,也走不出杏花暖香的气息。我迷离的眼神、游移的目光,一直在熙来攘往的游人中急切地找寻——那个徜徉在微雨中青衫半湿的风流诗人在哪儿?那个骑在牯牛背上天真烂漫的牧童在哪儿?

古风依旧,诗意犹存。而那个沽酒诗人,却不知去了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