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在银滩玩了一上午,慢慢地走着、看着,来到北海老街。

想象中的老街总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这北海老街,却与众不同。

独特的,是这里的建筑。二层或三层的洋楼,一幢幢连接在一起。那一扇扇窗子,或是亮丽的黄,或是柔美的粉。卷拱结构的窗顶以及窗柱上端,都有精美的雕饰。屋顶的墙面上,也是一幅幅内容丰富、寓意吉祥的浮雕。而临街,洋楼底层突出的部分,是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骑楼。骑楼的方形柱子粗大厚重,吸收了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这北海老街,中西合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犹如一座让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博物馆,也仿佛一道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长廊,难怪会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北海老街也叫升平街,始建于1821年。二百年岁月沧桑,曾经华美的建筑已被风雨侵蚀得斑驳陆离,但残破的外表掩藏不住逼人的“贵气”。春节将近,这“贵气”中还汹涌着海潮般的喜气:一串串红灯笼和小彩旗连接着两边的街道,那漫出的红晕仿佛让老街也年轻了几分。一首首欢快的新年祝福歌曲荡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喜庆的氛围更加浓烈。攀爬在窗沿边、廊柱上的一棵棵三角梅开得繁盛,一盆盆硕大的绿植在铺面前葳蕤。这就是温暖的北海,它以舒适的气候和蔚蓝的大海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欢度春节,而热闹、繁华又有着历史沉淀的老街,是游人必到的地方。我们举着相机,捕捉红灯笼和古建筑相互映衬的美,怎么拍也拍不够。

人们都形容北海老街“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是的,这样的老街既是景点,又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所在。一面老墙上,喜庆的绸幔下,绘着两只插满鲜花的花瓶,十分艳丽,两边还写着“东方迎紫气,安喜纳祯祥”的吉祥联。这是这里人们过年的习俗之一吧。

下起了小雨,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走在遮风挡雨的骑楼下,为岭南人的智慧而折服。不时在街边看到一组组青铜雕像:“老街过客——齐白石”“先睹为快”“赶海归来”“咸水歌”“商界四大天王”……这些人物或场景,是老街历史长河中一朵朵闪闪发亮的浪花,是老街凝固的记忆。

1903年,英籍医生李慧莱到北海普仁医院工作,带来了电影机和影片,北海成为中国最早能看到西洋无声电影的城市之一。“先睹为快”雕像展示了这段独特的历史,记录了北海作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前沿的繁华往事。

而正在唱着“咸水歌”的几位疍家女雕像,表情生动,栩栩如生。疍家人以出海打鱼采珠为生,被称为“水上吉卜赛人”。这些年轻的疍家女,一边唱着咸水歌,一边走下渔船,登上繁忙的码头,穿过湿漉漉的街渡口小巷来到老街,推销她们刚刚采到的南珠。她们的歌声定然无比清亮,带着大海的波光……

如今的街渡口小巷,已成为北海老街的著名景点。小巷古朴幽深,青藤密密缠绕,遮挡了天光。走出巷口,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因为大海丰富的馈赠,老街商铺林立,生意兴隆。这不,我们的伙伴已率先走到一家网红小店:李姨虾饼店。这家店上过《舌尖上的中国》,人气很高。等到我们走近小店,好奇这排着长队的地方卖着什么美食时,伙伴正举手招呼。他们替我们排完长队,并为我们每人送上一个虾饼、一份墨鱼丸。虾饼油亮亮的,一只只红扑扑的海虾镶嵌在炸得金黄的面饼中,咬一口,酥香鲜脆。我们就在骑楼下,一手虾饼,一手墨鱼丸,大快朵颐。没想到,朋友竟在一边偷拍大家的吃相,然后一一发在我们的旅游群中。大家一边吃一边笑,笑声在骑楼下荡漾。

老街的美食真是不少:海鲜烧烤、糖水、越南卷粉、椰奶冻、龟苓膏、卤肉饭……而从江南来到海边,我们留着肚子等待的,便是海鲜了。

晚饭时,我们选择了一家海鲜餐厅,围坐在小桌前,静静等待鲜美的海鲜对味蕾的征服。生烤海蚝、爆炒海贝海螺、椒盐海虾……每一盘上桌,都是风卷残云。

北海是中国南部陆地伸向北部湾的一处半岛,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北海曾被西方列强觊觎。1876 年,英国威逼清政府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北海被迫开放为口岸。随后,融合中西方风格的建筑在老街越来越多。1939年,日寇紧逼北海,北海老街危在旦夕。驻军准备焚毁北海城,不给日寇留下片砖片瓦。北海商会会长陈寿卿与老街人在关键时刻同舟共济,时刻监控日军动向,力劝当局不能焚城,最终,北海幸存,老街幸存。

漫步老街,看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或观赏建筑,或品尝美食,或流连于直通大海的小巷,一派国泰民安、岁月静好。我不禁又想起刚刚看到的那副吉祥联:

东方迎紫气,安喜纳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