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夏津的黄河故道,生长着一棵又一棵老桑树,它们在故道边葳蕤蓬勃,在时间深处摇曳生姿,成了农桑文明的历史见证。
桑树自古即与人的衣、食、住、用关系密切。桑叶可养蚕,桑果可食用、酿酒,树干及枝条可制造器具,树皮可造纸,一棵桑树可给人提供无数的庇护。《孟子》曾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时,有五亩桑林,即可养蚕、缫丝、织帛。在古桑群落,面对一棵又一棵古老却又充满勃勃生命力的桑树,我像阿里巴巴闯进了宝库,满眼满心都是欢喜。
走进古桑树园,只见桑树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相互依偎,相互守卫。十年、百年、千年,它们将根深深扎入土里,汲取养分,在这一方天地中顽强地生存着、繁衍着、美丽着,任四季流转,任光阴老去,以静默、以不屈、以桀骜站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夏津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为赵、齐、晋会盟之要津,黄河主流、支流亦多次流经此地。历史一步步走远了,古黄河在夏津大地留下了广袤的沙荒地。沙地不宜稼禾,夏津人便选择了根系发达、防风固沙的桑树。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注定,注定这种古老的植物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葳蕤,滋润、庇护这方土地上的人。
正是桑葚成熟季,我被满眼、满树的桑葚震撼了。桑葚有两种,一种黑紫色,一种青白色,皆绵软香甜。摘一颗熟透的桑葚放入嘴里,轻轻一抿,汁水即流满口腔。那香甜的味道,那软糯的感觉,霎时浸满全身,惬意极了。
在夏津,一颗小小的桑葚有着百般变换的滋味。桑葚做成的蜜饯色泽透明,风味清甜,且带有鲜美的幽香。桑葚亦可做成果酱,酽酽稠稠的,如调了色的凝脂,可用来冲水喝。舀两勺桑葚酱放进一杯开水里,杯子逐渐变成浅红、绯红、深红、酱紫,让人不忍心一口喝下。
《诗经·小雅·小弁》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树亦是家园的象征,它生长在每个夏津人的心坎上、骨骼中、血液里。沧桑而不老的古桑树亦记录了夏津大地的生与死、悲与欢、苦与痛、哭与笑,一辈辈人烟、一桩桩往事如同河流之水,无声无息地流向大海,不见踪迹。对漂泊在外的夏津人来说,桑葚的味道就是故园的味道,“把酒话桑麻”则是美好、温馨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