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乡村旅游>

近期,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系列坡会在各乡镇村屯接连上演,芦笙踩堂、斗马、斗鸡、芒蒿节、打同年等活动让人应接不暇,当地各民族群众举家、举寨前往赶坡,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据了解,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特色民俗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达27万人次,“赶坡”“云赶坡”人数达3亿人次,再次擦亮了融水“百节之乡”文化旅游品牌。

融水苗族有个风俗:正月初一不吹芦笙不出门,初二可吹芦笙不可出村,而从初三到农历十七则是集体活动的时间。融水苗族坡会有100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系列坡会群。从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七,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聚在一起,悼念先烈、禳灾祈福、鼓舞斗志、交流感情、聚会娱乐,每天一个地方,持续不断。

融水是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俗称大苗山,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百节民俗之乡”“中国芦笙斗马文化之乡”。目前,融水县有民族民间节日138个,最具代表性的有苗族芦笙斗马节、瑶族盘王节、苗族春社节、壮族“三月三”歌节、良双闹鱼节、苗族拉鼓节等。经过多年发展,苗族系列坡会群已成为融水春节期间吸引游客的亮点。正月初三的大年乡“忍整英”坡会、正月初四的四荣乡荣塘“忍嘎直”坡会、正月十二的杆洞乡“百鸟衣”坡会、正月十六的香粉乡古龙坡会和正月十七的安陲乡芒蒿节等都具有较高知名度。苗族系列坡会群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春节期间,融水通过举办坡会、打同年和芦笙比响等民俗活动,吸引广大游客领略“秀美融水·风情苗乡”的独特魅力。据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永琼介绍,1月21日至2月5日,全县接待游客71.87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5.03亿元,是近3年来的最好成绩,为融水旅游市场复苏释放了积极信号,也体现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融水县按照“天天有表演、月月有节庆、年年有大型主题活动”的思路,加强节庆与旅游融合发展。如今的融水,民俗节庆涵盖全年,春季举办新禾节、农业主题文化节;夏季举办闹鱼节、苗族文化节;秋季举办中国融水芦笙斗马节、金秋烧鱼节;冬季举办苗族系列坡会,百节民俗丰富了“风情柳州”内涵,令人心驰神往。

今年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文联和中共柳州市委宣传部、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苗族坡会”2023八桂民俗盛典系列活动。与会专家对系列坡会给予高度评价。

“来到‘百节之乡’融水,置身苗族坡会的情境,我强烈感受到,只要传统节日习俗活态存在,便有村庄的人气充盈、人心充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刘华说,坡会是苗族的节日,同时也是侗、壮、汉等各族群众的盛大节日。它像一条乡愁的纽带,用独特绚丽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更广大人群对乡村的关注。

依托系列坡会群,融水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有声有色。该县建立了融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苗族蜡染传承基地、苗族银饰制作传承基地等20个非遗工作平台,大力开展“非遗+电商”扶贫工作,引入融水民族传统工艺人才孵化中心,利用苗族传统刺绣、银饰、蜡染等基地对村民进行培训,实现群众就业安置,并通过电商服务中心以文创形式将民族手工艺品转变为旅游商品,帮助当地群众销售,促进了文化和旅游双赢。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2月,广西融水双龙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融水苗族自治县芦笙协会共同在融水双龙沟梦呜苗寨创立了“十九坡会”,为系列坡会群再添光彩。双龙沟梦呜苗寨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的寨子,通过易地搬迁安置点与景区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变股民、变社员、变职员、变演员、变老板”的5个转变,实现了贫困户就业方式和收入来源多元化,让1.27万名扶贫搬迁群众享受到了旅游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