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希文
1200多年前的一个深秋,湖北襄州人张继乘船路过姑苏,夜泊古城以西的枫桥之畔。午夜时分,一弯清冷的弦月渐渐西沉,岸边几点闪烁的渔火若隐若现,不远处的寒山古寺里钟声悠悠……此情此景,触动了张继的万般乡愁,他诗兴勃发,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首《枫桥夜泊》,成就了张继在唐代诗坛的重要地位,也让枫桥和寒山寺名扬四海。直到今天,枫桥景区仍是许多人到苏州必游的景点。
枫桥景区依京杭大运河而建,是一个集古寺、古桥、古关、古街、古运河于一体,以运河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这里原属于枫桥古镇中心区域,是运河进入苏州古城的重要门户。古时候,南来北往的舟船行至枫桥边,或靠岸系缆,停留一夜半日;或扳橹点篙,拐进连通京杭大运河和苏州内城河的上塘河,往姑苏城内而去,不消半个时辰,便可到达阊门。
旧时,枫桥古镇因水成街、因河成市,各地商贾云集于此,舟楫车马往来不息。清代,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集散地。《寒山寺志》记载:“自阊门至枫桥十里,估樯云集,唱筹邪许之声,宵旦不绝,舳舻衔接,达于浒墅。”可见当年枫桥粮市之盛况。而“枫桥塘上听米价”的说法,也印证了当年枫桥米市的繁盛。如今,枫桥景区还有一家集米文化展示和大米销售于一体的“盛运米行”。人们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大米的知识,还可领略与米粮有关的旧时风情。
枫桥古镇也是古代漕运的重要码头。景区内建有一个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的漕运展示馆,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漕运的起源与形成、大运河与漕运的关系、漕粮的运输过程等。
古镇因古桥而得名。历史上的枫桥曾几度损毁,如今的枫桥是清同治年间重建的。百余年的沧桑,赋予这座单孔石拱桥沉甸甸的凝重感。
凝重的还有与古桥相连的铁岭关。这座古关隘也被叫作枫桥敌楼,是明嘉靖年间为防御倭寇侵扰而筑。它与枫桥一起,组成了姑苏城西古运河畔水陆要冲的重要军事防御体系。1949年4月27日拂晓时分,挥师南下的解放军兵临苏州,在铁岭关下与国民党守军交火,打响了解放苏州的第一枪。在景区靠近铁岭关和枫桥处,有一个“铁岭关战斗史迹陈列室”,用投影屏幕和数字沙盘等方式,再现了当年苏州解放时的战争场景。
古街坊、江枫草堂、古韵戏台、听钟桥、渔隐村、惊鸿渡……在枫桥景区走走,随处都能感受到唐诗里的意境。
枫桥景区里有许多看点,其中名气最大、最吸引游人的去处,莫过于以夜半钟声而闻名中外的寒山寺。
唐贞观年间,名僧寒山来到这里,在原妙利普明塔院的基础上重建了寺院,并在此修行。唐天宝年间,著名禅师希迁重修了寺院建筑,并将寺名改作寒山寺,以纪念高僧寒山。
寒山寺内古迹甚多,有《枫桥夜泊》石刻诗碑,文徵明、唐伯虎等名人所书碑文残片,以及寒山、拾得石刻像等。
寒山寺因钟声而闻名。每年12月31日子夜,寺里都要举行隆重的迎新年听钟声活动。是夜,中外游人早早来到寒山寺,汇聚在钟楼四周,等待除旧迎新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