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圣魏
天上瑶池,人间瑶里。瑶里古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古称“窑里”。其始建于西汉末年,唐代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因烧出来的瓷器“白如玉”,改名为“瑶里”。瑶里是景德镇陶瓷的主要发祥地,茶山林海成片,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之称。
唐朝时期,这里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瑶河两岸处处是矿坑、窑址和作坊,水运码头众多,交通便利,商贾往来,生意兴隆。据说当时这里有一条商业街,乡绅们乘坐轿子时不用下轿,就可以顺手选购两边商铺的商品。
相比名声大噪的婺源,群山环抱、如画如屏的瑶里更像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
这里是一幅古朴素洁的原始江南山水图,清悠、典雅、空渺。烟雨迷蒙的早晨,在下榻的木屋旅馆凭窗远望,周围峰峦叠嶂,山势峭拔,青树翠蔓,参差披拂。白雾缭绕中,小雨淅淅沥沥,古松倒映瑶河,宛若一首朦胧的山水诗。
这里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跟随历史的脚印,穿越岁月的痕迹,便可寻到心灵栖息的驿站。古色是瑶里的底色,古建筑群是瑶里最大的特色。清清瑶河穿镇而过,数百幢明清徽派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粉墙黛瓦点缀在浓浓绿荫之间,既像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村水墨画,又像一首鸡犬相闻的乡村叙事诗。生产瓷器的古窑址依稀可辨,苍凉厚重的古商道纵横交错,令人驻足沉思。撑着雨伞,沿着青石小街,穿行在瑶里古镇,脚步声声回响,更显宁静幽远。
瑶里是新四军的根据地。1937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来到瑶里指导新四军改编工作,他曾经工作、生活的那座旧宅原名“敬义堂”,修建于清嘉庆年间。后来,在此成立了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80多年过去了,硝烟早已散尽,但红色故事传唱不绝。
中午时分,雨过天晴。在阳光的照射下,瑶里显得分外清新。告别城市的喧嚣,猛然置身于这样宁静的古镇,时光好像凝固了。南方的古村总是散发着一种潮湿的乡愁。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镇,不时遇见背着柴薪的老人,身后跟着摇头摆尾、憨态可掬的小狗。街边随处可见八九十岁的老妇,她们精神爠烁地纳着布鞋,悠闲安详。古榕树下,一群白发银须的老人正在品茶聊天,我在茶摊边坐下,老人给我上了一种叫“瑶里崖玉”的茶。银毫在水中微微翕张,茶汤清澈翠绿,香气淡雅诱人。
走出古镇,淙淙流水穿过一座座古典别致的石拱桥,河边浣衣的村妇笑声朗朗。沿瑶河一路下来,古村散落,氤氲飘飘,犹如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