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7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天下客家第一镇

文<施崇伟

寻找青春的记忆,那些旧时光里藏着太多青涩的回味。透明的光穿过岁月的墙,直射在新铺的石板路上。风很轻,轻得吹不开挡住隐秘故事的那层薄纸。身为一个客家遗民,在这里把乡愁唤起。

洛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春天的桃花,是洛带的香;初夏的水蜜桃,是洛带的甜。古镇85%以上属客家人,是四川客家聚集区,有“天下客家第一镇”的美誉。

走进洛带古镇,那幢收藏着韶华的木楼戏台,似曾相识。我,似乎想来此寻找家园。但终归也是过客,或者游人。游来,再游走……

古镇很古,名字的由来便可知它古的程度。相传蜀后主刘禅常来此游玩,玩得疯狂时,把身上的玉带也落在古井,此地由此得名“落带”,后来因谐音,逐渐演变成“洛带”。

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从长江迁移至龙泉山麓,聚落成洛带古镇。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分明而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禹王宫、南华宫、万寿宫等各地各乡的会馆,构成了乡族一体的独立空间,发挥着“迎神庥,联嘉会,襄义举,笃乡情”的功用。它们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所谓“一街”,由上街和下街串起,宽约8米,长约1200米,东高西低。街衢两边纵横交错着“七巷”,分别为北巷子、凤仪巷、槐树巷、江西会馆巷、柴市巷、马槽堰巷和糠市巷。

南华宫,供奉着广东人信奉的“南华真人”,是广东移民的大家园。这是洛带的标志性建筑,原汁原味的“清砖清瓦”。几百年的建筑了,挺立在街头还是尽显雄伟。古墙、雕梁、庭院、题刻,艺术气息浓郁。门楣题写“历史的缩影,艺术的荟萃”。

禹王宫,因雕刻精美而最引人注目,由湖广移民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捐资修建。山墙上,波浪起伏,动感十足。灰黑的墙体上,雕刻的龙仿佛在风云间腾飞。禹王,治水之王。禹王宫对于水的处理别具匠心。宫内天井看不到下水道,但无论下多大雨,即使街上洪水漫延,天井里的水也不会淌流,堪称奇迹。

江西会馆,又名万寿宫。四合院里搭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万寿宫外万年台,以前是客家人过节欢庆的舞台,至今还常有欢天喜地的表演。

古镇街头至今保留着一座“字库塔”,是古人焚烧字纸(写有文字的纸张)的石塔。古人认为,文字神圣而崇高,字纸不应随意丢弃,哪怕废纸也需洗净焚化。这种“敬惜字纸”的传统,表明了古人对文字的敬畏。

醒酒桩,官府治理醉汉的手段。清康熙年间,当地官员在洛带设石桩,桩上拴有铁链子。凡在场镇上醉酒的客家男人,都将被绑在石桩上,直至酒醒后才放回家。古镇遗风:男人爱喝酒,这是洒脱;醉酒“挨收拾”,这是纯朴。

今日古镇,既保留了古风韵,也充满时尚的新元素。古镇上的小青年身穿古装,脸抹金粉,扮着雕像,惹来孩子的好奇与乐趣;广场上有花轿、手推轱辘车,姑娘坐花轿,孩子坐车玩,开开心心一大天;老街边上建起了小镇公园,市民可来此畅玩游乐园,荡舟碧翠湖。休闲的成都人,周末时常来古镇享受悠闲时光,泡杯茶,喝点小酒,逛逛大街,听一曲川剧,打半天麻将……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广场边的五凤楼,三面环湖。楼映湖上,柔波抹红阁。湖畔比邻各式风味的农家乐,有美味、有茶香、有棋牌,任你挑选。

我也找了张方桌,靠在凉椅上。来杯清茶,点上烧鸡、青菜和凉粉。再一声吆喝:“老板,来两瓶冰镇啤酒!”随着店家拖长声音的回应:“来—了—”,轻风拂来一缕清凉,和院子里槐树的叶子一起摇曳生姿。

天下客家一家亲,客家处处有乡亲。身为客家人,在客家人的聚居地,没有异乡感,只觉回家般亲切。

2021-12-07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1334.html 1 天下客家第一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