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峰
波光碧影、古味悠扬的什刹海是北京古都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市井文化、民俗民风于一身的迷人所在,也是一处没有围墙的公园。什刹海,小而言之,是一水相连的前海、后海、西海;大而言之,是包含钟鼓楼、地安门、新街口等地区的历史文化区域,而环湖一周则是什刹海最直观的表面。自古以来,它忠实地记录着北京的兴衰沉浮,将湖光山色的美和悠久浓厚的历史结合在一起,演绎出别样的风情、生动与浪漫。
什刹海包含了太多风云变幻,也包含了太多浮华与清雅。北京作为皇城已经度过了800多年的时光,什刹海也伴随着世事沧桑走过了一代又一代。历史的无数次映像,永远记录在这个地标的深处。金代时,什刹海是当时除了宫殿外最奢华的皇家场所。及至元代,什刹海成了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周围聚集了诸多店铺商家,一时间茶楼酒肆云集,异常繁荣,它的风韵也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写进了那部著名的长篇巨著中。
明清时期,因大运河水道堵塞,什刹海地区逐渐失去了经济和商业意义,许多王公贵族纷纷在这里修建王府、寺庙、园林、别墅,附近的百姓也不甘寂寞,竞相在这里修建宅子。随着光阴流逝,历史的碎片和往事沉积在了这片地层的下面,以一种独特的存在述说着昔日的光影年华。它像喧嚣尘埃中的一片净土,当你来到那片绿荫下,来到那潭清水边,来到那丛花草间,吸一下那里的新鲜空气,听一阵婉转悦耳的鸟鸣,你会觉得整个身心都在拥抱生命应该享受的美好。
在北京求学期间,什刹海是我最喜爱去的地方,在此消磨个半日或一日,是最快意的享受。每回去,我像前去赴约的女子,心里怀揣着一份巨大的不为人知的快乐。游走其中,那丝丝舒坦的感觉,不经召唤,便会从心底悠悠地浮上来,一切都是内心最自然的流露,生动、融洽、真实。每当外地朋友来北京,什刹海是必去的。吸吐着清冽的空气,安心地徜徉在凸凹不平、古意盎然的青石板路上,好像于浮躁的生活中偷得一个短暂的假期,获得了一种无上甜美的幸福与快乐。
什刹海是北京平民文化的所在地,因融合了百姓生活而平易近人。时光过去了数百年,那古朴的风味却一直没有变,从街市两旁古老的建筑上能分辨出曾经消逝的旧影。错落于海子两岸的酒吧、茶馆、咖啡店,与经年沧桑的市井老屋为邻,形成了什刹海最为独到的气质。前海北沿和后海南沿,临街的房子基本都被改建成了各式各样的酒吧等店铺,坐在沿街的小店,喝上一杯小酒或热气弥漫的咖啡,望着窗外的海子,思绪万种,给人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
在什刹海,可以充分感受到生活的闲适与温存。不时有苍老的身影走过,散淡的闲情印在他们脸上,即便蹒跚的步伐,也充满了生活的颜色。年轻的情侣旁若无人地依偎在一起,抓紧时间体味着浪漫的温情;玩耍的少年从身边跑过,追逐嬉戏的笑声回荡在上空,让人回想起远去的快乐童年。那些身影和银锭桥边悠扬的叫卖声、三轮车夫的铃铛声,还有夹杂在风声之间的鸟鸣声,构成了古色北京独有的朴美、平和、幽静。
最能凸显什刹海气质的,还有那些朴素的胡同民居。它们宛若精细的血脉,以独特的存在丰富着什刹海的真实内容,填塞并演绎着古城千年的时空。每一条胡同、每一座院子都有自己的故事,如集聚了旧时王府宅门的大翔凤胡同、茅盾故居所在地后圆恩寺胡同、田汉故居所在地细管胡同等,这就需要我们耐下心来,慢慢在行走中体味。
我喜欢怀揣着懒散的心情在胡同里行走。那样的漫步对我来说轻松极了,一路走去,我忘了尘世,抛却了心里和肩头的重负及压力,恍恍惚惚地做了一回梦中人。在行走过程中,不时遇到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他们或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或跟随导游专注地欣赏路边风景,用手中相机记录下脚步的延伸。生活在这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步履从容。
如今的什刹海汇聚了无数时代的元素,并把它们勾勒在同一幅风情画里。昔年的沧桑过去了,历史也流逝在无限的遐想之中,但继承和延续是不变的主题,现在的什刹海依然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与情感。其实,生活就是历史的行程,岁月终究要向前迈进,什刹海的历史也在继续着,会一如既往地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