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6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武则天和皇泽寺

□ 罗昭伦

遍观中国历史,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唐代那样,有如此多的女性同时投入激烈的政治角逐中。可以说,大唐王朝造就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红妆时代”,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一群女子如飞蛾扑火般前仆后继。正是这群投身政坛的奇女子,孕育了一个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大唐中兴时代。在这些女子中,尤以武则天最为有名,也最有成就。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其父贞观年间一度为利州都督。1960年,郭沫若据唐人李商隐《利州江潭作》自注“感孕金轮所”一句,称“武后毫无疑问生于广元”。诗中的“金轮”即指武则天,她自封为“金轮圣神皇帝”,“感孕”指帝王感动天神而受孕,“利州”即四川广元。

今天,广元嘉陵江边有个“则天坝”,相传是武则天幼时玩耍的地方。紧挨着的山脉叫乌龙山,山间有一座纪念武则天的寺庙,叫皇泽寺。古色古香的寺庙内,有五佛亭、大佛楼、则天殿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砖石雕刻十分古朴。

皇泽寺背靠乌龙山,面临嘉陵江,俯瞰广元城,占尽地利。三重大殿随山势逐级抬高,气势恢宏。寺庙原本是古利州嘉陵江西岸的西山古寺,历经北周、隋、初唐的不断发展,渐成规模,至盛唐时达到鼎盛。

皇泽寺从创建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现存北魏晚期至唐代龛窟57个、摩崖石刻造像1200余尊。唐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后,为纪念自己的“龙兴之地”,赐寺名“皇泽”,并刻真容像于寺内,寓意“皇恩浩荡,泽及故里”。除了武后真容像,寺内还供有唐高宗、武则天“二圣像”和武则天父母像。1954年修建宝成铁路时,皇泽寺部分院落损毁。改革开放后,宝成铁路改线,皇泽寺得以恢复原来建制。

皇泽寺内石窟众多,有大巧若拙的南北朝石窟、古朴恢宏的唐像雕塑,有凝重古朴的后蜀广政壁、雕琢精美的武皇实像,还有闪烁着淳朴民风的《蚕桑十二事图》、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宋墓石刻长廊。千年风雨洗不尽古刹记忆,留下一片幽深奇雅的风景。

跨进皇泽寺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二圣殿,大殿中央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坐像。左边的武后明显高于右边的高宗,表现出武后为当时的实际掌权者,高宗则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两厢分别站立9位武氏倚重的大臣,右边4位是李绩、李义府、魏元忠、李昭德,左边5位是狄仁杰、娄师德、张柬之、来俊臣、上官婉儿。他们或智慧过人,或军功显赫,或文才了得,或冷酷残忍。武则天用人之长,擒纵得度,很好地维护了武周统治。

则天殿是皇泽寺的中心大殿,殿门两侧有郭沫若亲笔题书楹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走进大殿,只见正面墙体中央有一尊武则天石雕金衣坐像。她端坐于莲台之上,头戴一顶嵌有佛像的宝冠,身着璎珞彩褂,袒露胸臂,一身佛门圣母打扮。宋人《元丰九域志》载,武氏称帝后“赐寺刻其真容”,这尊雕像是研究武则天容貌的实物参考,其价值不言而喻。石像历史上曾两次装金,由于年代久远,到民国时,金粉已全部脱落。1993年,四川省政府筹集资金重新装金。

皇泽寺还有一座女皇文化陈列馆,红墙碧瓦,挑檐飞角,气势恢宏。进门可见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创作的武则天雕像,其面容清秀,皇冠上翘,左手握卷,右手前伸,像在发号施令,又像在指点江山,表情严肃,神态自然,与则天殿石像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祖宗成法的叛逆者,一个男权社会的挑战者。”这两句,分别题写在雕像左右两边,集中概括了武则天惊世骇俗的行为和超越平凡的执政能力。馆内陈列着大量文史资料,证明武则天出生于广元。相传其母杨氏船游江潭,“乌龙感孕”,袁天罡初见幼儿大惊,预言襁褓中的武氏“此儿若是女,必为天下主”。

皇泽寺外,嘉陵江水浩浩汤汤,波涌万里,昔日的乌龙潭已经淹没在浩瀚的江面下,那条使武则天母亲“感孕”的乌龙不知老去否?每年9月1日,广元都会举办“女儿节”,向四面八方的来宾分享“乌龙感孕”的传说。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广元妇女还有“游河湾”的习俗,本意也在于希望自己“乌龙感孕”,但今天已演变成纪念武则天诞辰的民俗活动了。

现代学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评价:武则天是一位“刚强机智的政治家……贞观时期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得到了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

明明是笼中鸟,却活出雄鹰的姿态。明明是女儿身,却驾驭得千里马。在历史的长廊里,武则天的形象复杂多样:有人说她专制暴虐,有人说她精明能干;有人说她荒淫无度,有人说她叛逆勇敢;有人说她虔诚信佛,有人说她假佛装神;有人说她滥杀无辜,有人说她爱惜人才……毁誉集于一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怎么说,武则天是女中豪杰、人中龙凤,这点是不可否认的。

2021-01-26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4106.html 1 武则天和皇泽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