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文华
滨州线是我最早乘坐火车的铁路线。从记事起,我就常于这条路线往返,对火车经过的站名耳熟能详。我去游玩的目的地是表弟家,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嵯岗。它是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下辖的小镇,是一个颇具民族风情的地方,拥有一望无际的绿草滩、纵横四方的金沙浪,还有让我无尽神往的安奶奶煮的牛奶香。
安奶奶是表弟的奶奶,一位慈眉慈目的老人。她就像喜欢亲孙子一样喜欢我,只要我去家里,总要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比如,剁羊肉馅儿包饺子,去小菜园采摘熟透的黄瓜、水萝卜……当然,第一件事必须用那个铝皮饭盒,去后院牛棚为我挤上满盒鲜奶。夏季炎热,她穿着那件基本不离身的深蓝色对襟布衣;寒冷冬日,她会戴上那顶镶着水晶球的黑色额吉帽,边哼着乌兰巴托长调,边走向后院的牛栏。
自从二姑父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旗里当中学教师,他们家在这里已经生活了20年。耳濡目染的缘故,表弟说起蒙古语自然流畅,大人们更是滚瓜烂熟。安奶奶哼的那支歌谣,是邻居阿妈教的。听表弟讲,那位阿妈是孤儿,出生在蒙古国的乌兰巴托。上小学时,她被一位去故乡探亲的蒙古族亲戚接到中国,几经辗转,来到嵯岗落了户。两家人相处融冾。那位阿妈时常教安奶奶唱长调,还向她讲述儿时的经历。
喝完牛奶,我便与表弟拿着安奶奶分给我俩的零钱,乐颠颠奔向供销商店,去购买长白糕或者糖块。那里是蒙古族老乡的聚集点,孩子们三一群、五一伙地围绕门前那座石头假山游玩。身着长袍的老者喜欢在门前两侧的水泥台阶上静坐,手中经筒时而发出“呜呜呜”的转动声。
嵯岗小镇美得无以言表,仿佛悠扬的蒙古长调。散布的毡房,像从天堂落下来的云彩;阡陌似的黄沙岗,像为那达慕赛场设置的黄金障;邂逅的敖包,像绿海中五颜六色的小岛。棋盘般整洁有序的嘎查,与春风共舞,和秋月同在;蜿蜒澎湃的木图那亚河两岸,绽放着萨日朗、金银花、勿忘我等数百种花朵。落日浑圆,镶在伸向下一站的铁道车辙,如同磁带录制牧歌,随着晚风协奏与马头琴节拍,将一支富饶、祥和的长调传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