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重庆红岩博物馆:丰富群众生活 传承红色基因

重庆红岩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千秋红岩 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展厅为游客进行讲解 重庆红岩博物馆 供图

□ 李波 袁一天

11月11日下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简称“红岩博物馆”)精心打造的红岩精神特色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在重庆长江师范学院举办。截至目前,该展演现场观众总人数达1.2万余人次,网络直播点击量45万余次,而展演只是红岩博物馆丰富公共服务供给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红岩博物馆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不断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着力优化文化服务供给,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红岩博物馆是重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岩精神从这里诞生,红岩记忆在这里传承。自195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以来,红岩博物馆一直深受游客欢迎。数据显示,除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红岩博物馆基本全年免费开放,2019年以1150万人次的接待量位居全国博物馆第二位。

在数据背后,是红岩博物馆持续加强文化服务功能建设的不懈努力。红岩博物馆馆长马奇柯表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贯彻实施,有力推动了红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博物馆修订了《重庆市红岩文物保护区管理办法》《红岩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实施4期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建立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和文物保护专项档案,科学管护全馆10万件馆藏,按质地分类分库管理所有藏品,将珍贵文物分级别分柜储藏。

除此以外,一些重要的红色遗址也得到了深度保护,“例如‘双十协定’签订处——桂园旧址,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护的同时完全不破坏旧有的遗址风貌,以确保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场景。”马奇柯介绍,除了桂园,其他30处文物遗址保护修缮工作也均已完成。

为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红岩博物馆不仅提档升级“千秋红岩”复原陈列,推出14个专题展,还联合全国24家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推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中国革命精神联展(1921—1949)”。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历史,红岩博物馆打造了数字展馆,并在两大主体陈列馆及红岩村文物旧址开放区域推出全景漫游。如今“红岩记忆数字体验厅”已成为红岩博物馆最受游客青睐的展区。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故事展厅,一面巨幅数字屏引人注目,原来是依托油画《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制作的数字展示交互系统。“只要点击屏幕上的人物,便可以获取相关信息,画面上的人物立刻鲜活起来。”红岩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部部长周万炯介绍,运用全息投影、3D建模、增强现实等技术,参观者可以感受历史、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

如今,红岩博物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已经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岩精神不能仅仅陈列在博物馆,更要走出去,与普通市民亲密接触,从而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马奇柯表示,积极拓展公众交流维度,充分发挥革命文化资政育人的作用,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是红岩博物馆历年来工作的重点。

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契机,红岩博物馆在重庆市内外已创建红岩文化室30个,周恩来班、红岩班等特色班队建设也在企事业单位、驻渝部队和大中小学全面展开,目前已经创建85个。红岩博物馆还组建了红岩故事宣讲团,每年推出特色宣讲活动100余场。2019年,红岩博物馆举办“红色基因传承工程——‘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目的就是让310位红岩英烈的精神能够“送得到家、驻得下来、传得下去”,该活动已在陕西、江苏等地成功举办17场。今年,红岩博物馆还打造了红岩故事厅,开展8期“寻找红岩发声人”系列活动。

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的地方特色党性教育基地,红岩博物馆打造的红岩党性教育基地2015年9月开班以来,共培训党员8.24万人次。2016年,该基地入选中组部干部培训机构备案目录和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名录。

“传承红色基因要牢牢抓住青少年,使他们从红色基因的接受者变为践行者和传播者。”马奇柯表示,为此,红岩博物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发出“行走红岩”等六大特色课程,2019年专题培训学生1.85万人次。与此同时,红岩博物馆深入高校、企业开展9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打造有历史深度、有理论高度、有情感温度的思政课。

2020-12-2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3370.html 1 重庆红岩博物馆:丰富群众生活 传承红色基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