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徐州马庄村:以文化人 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 邰子君

“在文化礼堂开展‘战疫’道德讲堂、在老年活动室开展书画学习观摩活动、在文化礼堂举行暑期架子鼓培训……”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委会办公室里,《潘安湖街道马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记录册》上记录着马庄每一项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与举办心得。截至今年11月底,马庄已举办18场大型文化活动和90余次文化志愿活动,村民文化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也再一次印证了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庄考察时留下的那句话“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

马庄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成的。早在1988年,马庄就提出了文化兴村的理念,2018年,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5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徐州市贾汪区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并将其视为一把手工程,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挥部,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而马庄则打造了贾汪区首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近两年,马庄还联合徐州市文联等社会力量组成共建队伍,为村民提供文化服务,马庄农民乐团的指导老师大部分都来自这些单位。

30多年的坚持下,马庄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民俗文化村”等40余项荣誉,并形成马庄精神和马庄文化,成为其他地区学习的榜样。徐州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马庄经验,制定《推广“马庄经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马庄积极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定的“三级联动”“两包两联”“点单派单”等工作机制,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愈发完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其中,在“点单派单”工作机制中,各项文化活动都有明确的活动方式、服务范围、责任单位及联系人等内容,村民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平台即可便捷地选择服务项目。

在马庄村史馆内,张贴的两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表详细罗列了全年每项文化活动的举办时间和频次——马庄乐团巡演每年4次、声乐培训每月1次、“四点半”学堂每周一至周五开堂、广场舞培训每天开展……

马庄村党委第一书记毛飞表示,未来,马庄将以农民乐团和民俗文化表演团为骨干,每年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少于60次,并通过本地培养和外聘教学,从各高校、艺术团体不断吸收专业演艺人才,丰富节目形式;编排更多文艺节目,提升乐团演出水平;面向全区农村社区,组建文艺培训基地,培养更多“农民艺术家”。

工作机制的形成也让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70岁的徐传贵见证了马庄文化生活的变迁,如今他在马庄老年活动室负责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冬夏两季来活动室的老年人很多,平时大家可以读报、看书、下棋,文化生活非常丰富。”他表示,现在文化活动已经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村民间的交流也更多了,马庄的凝聚力更强了。

文化生活浸润了每一个马庄人以及来到马庄的人。王娟是从徐州新沂嫁到马庄的,出嫁前她就听同事讲过这里的灯会、庙会很精彩,到马庄后,经常参加村里文艺演出的公公婆婆总是拉着她看升旗、参加周末舞会。

2008年,王娟首次现场观看了马庄农民乐团的演出,大合唱《马庄之歌》让她记忆犹新,为此她加入农民乐团,如今,王娟已经是乐团的副团长。

文化生活改变了村民精神风貌的同时,也为大家增收致富提供了支点。马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产业是香包,2019年,马庄香包销售额已经超过800万元,村里有近300位村民从事香包制作,人均月收入可达3000多元。随着集香包设计、制作、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香包文化大院投入使用,马庄的旅游业态逐渐丰富了起来。

毛飞表示,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入,马庄将在推广“马庄经验”、开展互助共享服务和文化活动等方面下工夫,着力将马庄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文化建设的模范样板。

2020-12-2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3369.html 1 徐州马庄村:以文化人 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