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关注>

江山壮丽,我说长江。我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少创。“精确而无偏见地描述世界”,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

1999年至今,刘少创到达了全世界19条河流的源头

1976年7月,我国对长江源头进行首次综合科学考察,长江长度由5800千米修正为6300千米。“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我相信,“精确”是相对的,尤其是在遥感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后,长江仍然是6300千米吗?从1999年开始,我揣着卫星遥感影像,到达了全世界19条河流的源头。

我测的第一条江河是澜沧江。从澜沧江源头考察回来后,我特意向我的导师王之卓先生进行汇报,顺便想炫耀一下技术。老师说,澜沧江很重要,但长江对中国更重要,你为什么不把长江源头也研究一下呢?我很快出发了。

刘少创与团队在澜沧江源头考察

长江的长度为什么“变”?长江本身的长度并没有明显变化,主要是测量技术的改进和起止点的不同造成的变化。相比“技术”,测量长江长度过程中争议更大的是“源头”。国际上有关河流的正源确定问题并没有普遍的原则,大多数研究者遵循“河源唯远”的原则。“河源唯远”就是把距离入海口最远的源头作为这条河流的源头,最远的源头对应的源流作为这条河流的正源。

2000年,刘少创第一次到达唐古拉山北麓的当曲

2000年,我与课题组的同事们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长江进行的反复测量和实地考察,最终提出长江的正源是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的当曲。源头的坐标为东经94°35′54″,北纬32°43′54″,海拔高程5042米。从这里算起,长江的长度是最长的,即6236千米。

长江长度几十公里的变化,对长江沿岸居民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它反映了我们对地球了解程度的加深,并可能成为国家重要的地理信息数据。

2008年,刘少创再次抵达长江源头

江河壮丽,测量江河的工作却需要轻装简行。每次出发,遥感影像、地形图、手持GPS、笔记本和必备物品一个背包就能装下;车上除了我,一般只有司机和向导。每次出发,高原反应、体力不支、风沙等气候等等不算太大困难,当一条条大河流通过自己的努力,它的源头被重新发现,河流长度数据也被更新时,我深感自豪。

23年过去了,我们第一次到长江源头时,团队成员一路骑着马抵达目的地。2008年,我们再次考察长江源头时,骑马变成乘车,不变的是我们寻找江源的郑重,和一次次重测引发的学术争鸣。事关我们的母亲河,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精确描述”,这是我能为母亲河,几十年如一日做的事。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总规划师 宁志中:

探明江河源头既从地理上界定了流域的空间范围,也从文化上明确了流域文化体系构建的范畴,就能够进一步探明长江源地区文化的特征和历史演变,有助于厘清长江上游与中下游文化的关系。探明江河源头是摸清地理国情的最基础工作,它回答了“我们的家园在哪里”“我们的国家长什么样”的问题。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探明长江源头有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地理认同、文化认同,进而强化中华文明认同。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杨宁

记者丨王远 朱敏

编辑丨王远 陈宇 吴海波

音频制作丨周天纵

视频导演丨张良

视频拍摄丨赖建

视频剪辑丨张良

后期制作丨蔚天雄 张健

设计丨宋瑜珊 曹懿心

学术顾问丨任慧

专家统筹丨高琰鑫

学术指导单位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