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克罗地亚,你会想起什么?是一首钢琴曲,一部热门影视剧还是一支球队?其实,这个被誉为‘巴尔干半岛明珠’的国家不仅拥有蓝宝石般的海水,更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世纪老城、古罗马皇宫、壮观的教堂,还有无数博物馆和艺术装置,历史的每一步都为克罗地亚留下了印迹。探寻这些文化遗产,你将一一见证这座欧洲‘旅游黑马’的魅力。”在某社交平台上,旅游达人司马燕对于克罗地亚的这段分享充满感染力,在得知克罗地亚成为第二批中国出境团队旅游试点国家后,她已经开始做起了重返克罗地亚的计划。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游客爱上这座被碧海蓝天包围着的宁静国度,克罗地亚国家旅游局一直在不懈努力。
克罗地亚国家旅游局上海代表处主任、欧洲旅游委员会中国区主席古兰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从去年4月开始,他们就在为迎接中国游客做着各项准备。“今年1月,克罗地亚成为申根区第27个成员国并取消了与其他的26个申根成员国之间的陆路、海上和机场边境管制,这也为中国游客的到访提供了进一步的便利。”
同时,萨格勒布、斯普利特、杜布罗夫尼克和里耶卡等克罗地亚的多个国际机场为了迎接中国游客的到来,对基础设施做出了调整、重建或扩建。比如,杜布罗夫尼克机场正准备引入EES智能出入境系统,取代之前的人工护照盖章程序,缩短游客通关的时间。这套系统将从今年开始启用。
古兰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注意到,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游客对于走进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们的国家公园一定会非常受欢迎。”对此,古兰兰信心满满,她说,这些国家公园很多都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包括被称为“欧洲九寨沟”的十六湖,还有美丽的克尔卡瀑布群等。
“当然,克罗地亚还有很多充满中世纪风情、不容错过的旅游目的地,比如,我们的首都和博物馆之城萨格勒布、著名的钢琴家马克西姆·姆维察的家乡希贝尼克、克罗地亚的‘紫禁城’所在地斯普利特、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古罗马圆形竞技场的普拉,以及亚得里亚海上的明珠和美剧《权力的游戏》的君临城取景地杜布罗夫尼克……”对于克罗地亚的这些名胜,古兰兰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克罗地亚旅游部门正在设计更完善的旅游方案,将这些宝藏目的地串联起来,让中国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克罗地亚的文化和历史。
克罗地亚的旅游资源丰富而充满多样性,美食亦是如此。比如,在松露之乡伊斯特拉半岛,中国游客可以跟着松露猎人走进幽暗的莫托文森林采摘、狩猎,品尝鲜美的松露,还可以到达尔马提亚吃鲜美的海鲜,到帕格品味醇香的奶酪,到斯拉沃尼亚尝尝著名的本地火腿……“克罗地亚的美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新鲜、健康。打卡克罗地亚米其林餐厅,也成为很多游客的爱好。”古兰兰介绍,他们也在努力让更多中国游客喜欢上克罗地亚的美食之旅。
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境外游客对克罗地亚的印象,排名第一位的是它的美,第二位就是安全。提到卫生防疫问题,古兰兰告诉记者,克罗地亚一直把游客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自始至终没有差异化对待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游客。
“虽然受疫情的影响,我们与中国游客分开了3年,但我们一直非常努力地让中国粉丝和球迷不要忘记克罗地亚。这段时间,克罗地亚国家旅游局上海代表处一直与旅业伙伴保持联系和信息交流,持续组织和参与各类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并通过社交媒体与中国游客保持互动。我们感谢所有一直在我们身边没有离开的人。3年时间里,大家的相互支持,对旅游市场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古兰兰感慨道。
如今,古兰兰和她的团队变得更加忙碌,他们开始更加紧密地与中国旅游从业者合作,除了举办一系列推广活动外,还开展了相关的培训工作,只为更好地服务中国游客。
古兰兰告诉记者,克罗地亚和中国从古至今就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就出生在克罗地亚的科尔丘拉岛,科尔丘拉市和扬州市是姊妹城市。这也进一步拉近了克罗地亚和中国的友好关系。
2019年,克罗地亚和中国共同举办了“中国—克罗地亚文化和旅游年”。2022年,象征克中两国合作友谊的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通车,有效带动了克罗地亚当地旅游市场。2023年,克罗地亚将继续推动两国在旅游方面的合作,并将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举办更多的文化和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