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音乐节彩排现场 安庆市岳西县大别山滑雪乐园 供图

灯光璀璨的夜景、精彩动感的音乐表演、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芳香四溢的美食……近期,安徽各地景区依托自然风光、人文底蕴,以音乐为媒,打造出主题多样、形式各异兼具创新性、沉浸式、场景化的音乐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增强游客体验,激发文旅消费活力,点燃景区夜经济。

“淡季不淡”

跳动的音符,狂热的鼓点,嗨至顶点的人潮声浪……近期,在安庆市岳西县大别山滑雪乐园首届潮夏纳凉音乐节现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带动现场千人合唱,乐迷们纷纷挥舞手臂、欢呼雀跃。

“高山滑雪是季节性极强的旅游项目,景区每年仅有3个月左右的运营期,其余时间基本闲置,空置率极高。”大别山滑雪乐园负责人柯存雍介绍,旅游与音乐的碰撞,为他们打开了新思路,让景区突破单季经营的限制,实现“淡季不淡”。

据了解,大别山滑雪乐园坐落在海拔1010米的大别山区,这里天然植被保存完好,松杉成林,环境优美,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夏季休闲纳凉、避暑休闲的绝佳目的地。

近年来,该景区以冰雪经济向四季延伸为理念,以消夏避暑休闲人群为目标客群,主动求新求变,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方式,充分盘活景区夏季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拓宽服务项目,强化主题活动营销,努力打造全季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据介绍,本次音乐节融合了非遗文创、露营自驾、美食市集、灯光秀等文旅业态,满足了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吸引近2000名游客参与,有力推动了景区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了旅游消费新活力。

“以前都是冬季带孩子来这里体验滑雪,没想到在夏季的大别山滑雪乐园中,听着音乐,吹着山风,品着美食,别有一番风味。”来自合肥的游客林清清惊喜地说。

柯存雍介绍,下一步将加大景区反季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打造更多旅游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不断满足避暑游、亲子游、毕业游等市场需求,让“冬季旅游胜地”在夏季同样多姿多彩。

主客共享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当前,安徽各地音乐节激情上演,不仅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也吸引不少本地市民前往打卡。

前不久,2023蚌埠龙湖音乐节在龙子湖景区火热开唱,以“音乐之名”让“网红城市”蚌埠再度出圈,音乐节第一天便吸引近两万乐迷到场。

“前段时间,电视剧《长月烬明》的热播带火了蚌埠,当时就想来蚌埠,但一直没时间。这次很幸运抢到了龙湖音乐节的票,终于圆梦了。”来自上海的孙然说,音乐节结束后,她还带着家人打卡了蚌埠许多景区景点,蚌埠的体验感非常丰富。

据了解,为丰富游客体验,音乐节现场还精心设置了文旅集市、美食区、帐篷区等多个体验互动展区。冰酒酿、烧饼夹里脊、小龙虾以阵阵香味挑动着大家的味蕾,“蚌埠三件套”成为现场乐迷热烈追捧的特色美食。

与孙然不同,作为“蚌埠土著”居民的宋云对于此次音乐节之旅有着别样的感受。

“以前,音乐节多在大城市举办,平时工作忙,加上距离远,很难抽出时间参加。没承想,这次家门口景区就有音乐节,我不能再错过。”宋云说,龙湖音乐节是一道文化大餐,不仅满足了本地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成为展示蚌埠发展活力、精神面貌的一扇重要窗口,吸引无数外地游客走进蚌埠、了解蚌埠、爱上蚌埠。

有业者提到,音乐节已不仅仅是演出,越来越多的人将参加音乐节作为旅游的一部分,形成了“音乐+旅游”的文化旅游新模式。举办音乐节,各方需合力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融入美食、展览、文创、动漫、露营等元素,增强乐迷的游玩体验。

促进消费

对于乐迷来说,观看音乐节只是第一步,餐饮、住宿等一系列行程项目都需要提前预订。音乐节已然成为安徽各地撬动文旅经济的重要杠杆。

前段时间,位于合肥市庐江县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冶父草原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以“非遗+文艺+音乐”为特色的啤酒音乐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周边村民前来观看,点燃了乡村璀璨的夜空,也带火了当地夜经济。

据了解,音乐节现场,形式各异的潮流音乐、疯狂泼水节、啤酒撸串趴、吹啤大奖赛、超燃打铁花轮番上演,不仅让5000多名游客享受到精彩的文旅盛宴,也让现场参与展销的当地村民得到了实惠。

“这几天生意特别好,没到一小时就卖出了五六百斤黄桃。感谢政府搭建大舞台,让我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庐江县冶父山镇黄桃种植户张春朋激动地说。

据不完全统计,自音乐节开幕以来,有超过2万游客到冶父草原旅游打卡,共带动消费超30万元,有力促进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促进百姓增收。

不仅如此,音乐节的热度也从活动现场辐射到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领域。毗邻冶父草原的银杏下民宿,去年5月对外营业。“音乐节三天,我们的房间天天爆满,基本提前一周就已订满了。”该民宿管家王丽莉介绍,“旅游+音乐”让景区“流量”成功转化为“留量”,给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带来了市场红利,民宿生意越来越红火。

冶父山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以音乐节为媒,围绕旅游“吃、住、娱”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业态,让更多外地游客“走进来”“留下来”,推动乡村旅游由“网红”走向“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