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将至,明德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首选之地。4月26日,记者走进陕西渭南潼关明德公园看到,由于公园免费开放了停车场,车辆有序停放,不仅刷新了游客对景区的印象,也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
据了解,今年,潼关把文旅产业作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前来观光游客大幅增加,城区景区“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潼关明德公园停车场免费开放只是一个缩影。随着五一假期临近,潼关全县新增停车位2652个,标准化公共停车场达到8个,累计停车位超5000多个。法定节假日期间,在不影响城区道路通行情况下,在城区、景区周边符合条件路段单侧规范施划停车泊位,向社会公布免费停放,可提供大巴临时停车位45个,新能源临时停车位47个,小车临时停车位400个。潼关“建管并举”,从根本上缓解了城区景区“停车难”问题。
“潼关目前游客量稳定,文旅复苏下,每天都有市民和周边游客来这里游玩。我们也在持续为市民游客停车提供更多便利。”潼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燕晓骢介绍,目前,祥和广场立体停车场项目在老剧院拆除后原址上建设,一期可提供地上地下车位700个,二期将再提供停车位300个;工业园区智慧停车场可提供570个停车位;民生公园停车场可提供停车位570个。
与此同时,潼关积极鼓励改造提升景区停车场。对景区停车场进行绿化、硬化、亮化改造。改造后古渡口景区拥有停车位600个、东山景区拥有停车位800个、杨震廉政教育基地拥有停车位400个。其间,为了提升停车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当地还通过网站、电视、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停车场位置、可停车数量及收费标准等。在城区主要路口建立停车信息引导系统,为游客提供实时、准确的停车信息,合理引导城市车流,节约出行成本。
当停车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后,市民游客们不再随意乱停、违停,更自觉地维护周边环境。景区的颜值上涨,人气逐渐攀升,也带来了商机。“我们鼓励村民有序就近在停车场摆摊设点,销售农副产品和特色美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有事干、有钱赚’。” 潼关县文化和旅游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燕晓骢表示,下一步,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潼关将把建成的停车场管理运营与文旅赋能乡村发展有机衔接,拿出更多的停车场交给镇村管理运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