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盛夏意浓,端阳翩至。佩香囊、挂菖蒲、熏艾草……从多家OTA的数据来看,这个端午假期,民俗味浓了,出游人气旺了,酒店成为大众传承端午文化、享受美好旅程的重要载体。当“宅酒店”一词慢慢从游客心中淡去,酒店是否还能成为他们的假期体验地?

预订呈现新特点

“酒店在雁栖湖上组织了家庭龙舟赛,比赛前还有划龙舟教学和点睛仪式,可以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感受端午文化。除了传统项目,那里还有美国电光火线剧团快闪表演,孩子可以参加电光火线研学营,参加形体训练和舞台表演。”准备带家人到京郊度假的北京市民苏女士对酒店安排的行程十分满意,“娱乐、文化、艺术全不耽误,简直是超值。”

端午假期,像苏女士一样计划周边游、短途游的客人不在少数。好玩不贵且舒适有趣成为大众端午假期的主要出游需求。

“从各渠道端午假期的预订数据看,受限于假期偏短,且报复性出行和消费逐渐放缓,相较于五一假期,量价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万达酒店及度假村副总裁王鑫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较前两年,今年端午市场有所回暖,年轻客群成为主力,亲子客人占比有所提升。“今年端午恰逢高考结束,亲子游、毕业游群体成为主要客流之一。”锦江酒店(中国区)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短途游,热门旅游目的地的酒店也迎来预订热度。相较于过去3年,这个端午,大众出游距离和出游时间变长了,体验更加丰富、玩法也更加多样了,对文化体验的期待也更高了。

锦江酒店(中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旗下各城市酒店预订情况来看,淄博依然热度不减,登山、草原、沙漠、海滨、少数民族风情等目的地城市较受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端午假期全国有大大小小近百场演唱会和音乐节,演唱会周边的热门酒店“一房难求”。比如在武汉五环体育中心体育场举办的五月天演唱会,其方圆5公里内的热门酒店几乎全被订满。

玩法多样有特色

一把艾蒿、一条花绳、一串粽子……在许多人眼中,端午假期民俗味一定要浓。不少酒店业者也关注到了这一点,献上了花式“端午文化大餐”,让客人出游在外也能有满满的仪式感。

“这是畲族‘龙粽’,因为粽体较长,又被称为‘长情粽’,这也是畲族儿童周岁时长辈为其特制的美食,蕴含着美好的祝福。”在北京民族饭店的大美民族畲族美食节上,畲族传统手工匠人长情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畲族传统文化娓娓道来。

“为了筹备美食节,酒店专门安排团队到浙江当地取经,了解畲族的风土人情。不仅带回了当地人包粽子的工具,还在酒店尽可能还原畲族村落风情。”首旅酒店集团副总经理姜晓明介绍,酒店还设计了制作五福饼、系彩绳、挂香囊等活动。

以汤为纸,以膏为墨,将山川草木画于茶盏之中……在希尔顿集团旗下酒店推出的宋代点茶体验项目中,客人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体验古时沉香袅袅的风雅。希尔顿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端午节人们常常选择特殊的茶叶点茶,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而饮茶更是端午的传统习俗,希望客人通过点茶、品茶在文化浸润中感受端午的魅力。

“掐丝珐琅项目很有意思,用铜丝作画笔勾勒图形、以珐琅彩为墨点染填充,一掐一点间有不少门道,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吧。”参加希尔顿集团旗下酒店活动的彭女士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了带有端午元素和图案的装饰品。

除了关注传统文化和风俗的传承,部分酒店还加大了与社区的联动。锦江酒店(中国区)旗下维也纳酒店南京南站汇景店请周边社区中老年人到酒店参与包粽子比赛,在规定时间包得最多、最美观、花样最多者,可获得酒店礼品,而包好的粽子则可以带回家和子女一起品尝。

“尽管旅游市场恢复了,很多游客不再选择‘宅酒店’,但酒店依然有 吸引客人住下来的魅力。其实,任何时候酒店只要能设计出更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产品,就能抓住消费者的心。”有业者总结道。

传承文化重内涵

事实上,除了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传播民俗文化,有业者观察发现,近几年,文化元素已体现在酒店服务与运营的方方面面。讲好文化故事,构建与客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是酒店乐于尝试的事情。

在北京金陵饭店总经理夏良看来,传统文化融入城市生活是大势所趋。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打造有特色的文化是酒店的发展方向。

那么,酒店如何更好地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希尔顿集团相关负责人看来,酒店应该精准挖掘客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感需求。如今,年轻旅行者对人文历史兴趣很高,酒店便与敦煌博物馆合作,结合敦煌的瑞兽虎、九色鹿、孔雀等元素设计了电子房卡,一经推出就很受欢迎。

酒店与非遗、民俗等的融合同样是拉近与客人距离的方式。锦江都城酒店品牌在场景打造中加入了鸟笼、油纸伞、中式圆凳等元素,同时,引进蛋雕、叶雕、茶百戏等非遗项目,举办非遗传承活动,推出非遗衍生品。非遗“活”了起来,客人在酒店的停留时间也长了。

在王鑫看来,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对客服务的一点一滴,是展示文化自信很重要的方面。收到一封欢迎信,接过一杯迎客茶,品尝当地传统美食,了解一段传奇故事……这些都是可以打动客人的点。

“文化赋能,让酒店有了别样魅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谷慧敏提出,酒店要深入挖掘不同地域、不同节日、不同风俗的文化内涵,让客人在舌尖上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在人间烟火气中感受精神的升华,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生活层面。酒店还要善于利用现代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来诠释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酒店在市场布局时需要注重文化的真实性,避免简单的文化包装和过度商业化的文化营销。”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副教授张祖群提醒,真正理解和传承文化,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客人建立情感共鸣,酒店品牌才能更有灵魂和底蕴,更好地扎根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