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声音>

从这次的网络争锋不难看出,由国人文化自信衍生出来的理性思辨已经逐渐取代了前些年的“地域黑”和人身攻击。拨开网络舆论的重重迷雾,深入分析坊间“较真”的幕后,其实是洛阳与西安这两座城市的文旅产业资源之争

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暑期热映,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先是有网友质疑电影篡改历史淡化洛阳地域背景,后又有隋唐史学会发律师函,认为部分情节描述与真实历史不符,要求制片方、编剧、导演道歉。这一系列事件将这部排期已经不多的暑期档影片再次送上热搜。

对此,网友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片”红是非多,个别网红别有用心蹭热度,无须理会;有人认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要对史实保持起码的尊重;还有人认为洛阳小题大做“玻璃心”,过于上纲上线拉低城市格局。

从这次的网络争锋不难看出,由国人文化自信衍生出来的理性思辨已经逐渐取代了前些年的“地域黑”和人身攻击。拨开网络舆论的重重迷雾,深入分析坊间“较真”的幕后,其实是洛阳与西安这两座城市的文旅产业资源之争。

西安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副省级城市,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轮基础建设布局中承接了大量国家政策性投资,具有洛阳无可比拟的条件和禀赋。

反观洛阳,被定位为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然而,近年来洛阳经济增长乏力,河南举全省之力打造郑州都市圈的政策,对洛阳、开封等周边城市的资源产生了一定的虹吸效应。

西安和洛阳相距不足400公里,同属中国四大古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拥有13个朝代定都的辉煌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西安和洛阳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更新城市风貌、发展文旅产业、打造网红景点,各自都有不凡的表现。

由于历史文化符号的众多重叠,导致两个城市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同质化竞争激烈。西安依托曲江文旅集团打造大唐不夜城,日均客流达30万人次,为洛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洛阳近两年来在发展新文旅产业方面全面发力,率先在全国探索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新路子,潜心培育沉浸式演艺、剧本娱乐、汉服体验、亲子研学、电竞数娱、高端民宿等旅游业态,今年以来频频出圈,“洛阳汉服”更是与“淄博烧烤”并列成为现象级的全民线上线下狂欢。洛阳市委、市政府将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期许抢抓风口产业,重振往日辉煌。

西安在《长安三万里》上映期间始终与剧方同步,从首映、宣发、配套全流程提前策划“引流”方案,深度挖掘城市独特的文化元素与资源禀赋,将官方“认领者”身份升级成为“影视+文旅”新消费业态的“策源者”,成功“吃”了一波“IP红利”。

随着电影IP吸引更多人群“打卡”西安,西安顺势通过飞猪旅行发放暑期文旅消费券,将消费者与商户之间通过政府平台优势连接,实现高效引流的“爆款效应”,形成了“影视+IP+文旅+消费”的良性互动。

因此,从引流与消费角度来看,《长安三万里》弱化洛阳的存在感,确实动了洛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奶酪”,引发上至学术组织、下至普通民众的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开资料显示,《长安三万里》出品方包含多位“阿里”系成员。通过回顾2018年以来西安文旅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阿里”深度参与了西安文化和旅游发展。“阿里”此前已与西安在城市文化、文旅等领域开展多年合作,成功助推“2018西安年”、爆款剧集《长安十二时辰》等出圈案例,打造了“盛唐IP”精品视听节目矩阵。

近年来,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新文旅产业持续火爆。西安文旅产业正是敏锐地抓住了国家释放的关键信息和要素,屡屡出圈引爆消费便是必然结果。

对于观众来说,李白和杜甫初次相遇在哪里也许并不是看电影关注的重点,一部电影叫不叫好最终还是票房和口碑说了算。《长安三万里》逼近20亿的票房就是对各种质疑和争论最好的回答。

洛阳应该跳出学术考古的探究和一城一地的争执,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在文旅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中突围,着力塑造具有鲜明洛阳特色的文化优势,用网络话题营销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口碑,将文化IP更多植入优质旅游产品,让文化和旅游产业真正成为重振洛阳辉煌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