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时装周闭幕大秀“蝴蝶黎锦系列”轰动全场,2023年米兰设计周上海南黎锦惊艳世界,2023年(第三届)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奉献绚丽的文化盛宴……今年,海南黎锦频频“出圈”。

2023年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三年来,海南致力于整合黎锦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黎锦服饰创新设计,为黎锦推广搭建更多的平台,深入挖掘黎锦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

海南黎锦 图虫创意 供图

从传统到时尚

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海南黎锦,被称为中国纺织业的“活化石”。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为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黎锦图案是各方言的标志符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黎锦也成为浓缩了黎族历史与文化的独特史书。”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引介绍,海南黎族用夸张变形的几何图案创造了人形纹、自然界纹、动物纹、植物纹、生产生活纹等。其中,龙被是历代向朝廷进贡的珍品之一,为国内外藏家所青睐和追捧。

“黎锦工艺独特精湛、风格古朴典雅、文化内涵丰富,是目前纺织手工艺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的艺术品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活态遗产处代表提姆·柯蒂斯曾这样称赞。201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成为中国首个、世界第二个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览的非遗项目,让更多人看见了古老黎锦的时尚之美。

为了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锦绣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和海南黎苗锦绣文化、中国锦绣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自2020年开始,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了3届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活动,通过丰富的艺术展演和分区展览形式,将海南灿烂的黎锦文化展现给世界。

数百年前,被誉为“天才织女”的黄道婆将黎锦从天涯海角带到江南发扬光大。如今,一批黎锦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又将古老黎锦织出了新时尚,甚至将其带到了世界时尚之都米兰。来自五指山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在米兰向人们现场展示了黎锦织造的精湛工序。身着传统系列和时尚系列两种风格黎族服饰的模特,则在时尚T台上向人们展现了黎锦的多样风采和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刘香兰说,当她看到黎锦进入米兰设计周的时候,感到骄傲自豪,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把黎锦推广到全世界,向全世界的友人展现黎族织锦的美,让大家从图案和元素中看到黎族对美好生活朴实的向往。

从秀场到生活

千百年来,黎族人民将民间传说、农耕场景、日常生活、美好祝福等通过黎锦来表达。如今,海南有不少设计生产黎锦产品及周边产品的公司,在积极推动黎锦走进大众生活。时尚化、潮流化、年轻化、国际化设计的黎锦手提包、零钱包、书签、桌旗、改良服饰等,走进海南各大旅游景区(点)、热门商圈和机场的商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别具特色的海南伴手礼。黎锦正在变成可观赏、可体验、可购买的旅游商品。

“黎锦不应仅仅摆在博物馆里或者织女的家里,还应该以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与黎锦“结缘”十多年并一直致力于黎锦产业化的海南锦绣织贝公司董事长郭凯如是说。其公司主营的黎锦周边产品多达2000多种,包括围巾、丝巾、饰品、箱包、壁画和旗袍等,受到市场欢迎。

“以前我来海南看见黎锦就觉得很好看很神秘,但也只能挂在墙上看看,还价格不菲。现在我来海南,不买点黎锦产品就觉得像没来一样。这些产品又好看又实用,送给姐妹们都喜欢得很。”在海南旅居的北京游客李女士已经成了黎锦的忠实粉丝。

海南“90”后设计师陈孟丽一手打造了黎锦品牌“布黎布舍”。在她的店里,融入黎锦元素的连衣裙、雨伞、手提包、草帽等都是热销款。她还通过电商渠道销售产品,线上线下一年营业额达百万元。

黎锦的“美名”,如何落在生活之中?“日常化就是要‘用’起来,设计师、传承人、使用人,特别是年轻的使用人都可以来推进这项工作。”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王沫认为,推动黎锦进入大众生活时,项目的可见度、品牌的提升、年轻人的参与、工艺与传统技艺的转化以及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性表达,都是需要努力推进的工作。

从传承到创新

有业内人士表示,丰富的黎锦文创产品得到市场积极反馈,是海南推动黎锦日常化迈出的“第一步”。但是,除了文创产品,黎锦实现日常化的方式应该更加丰富和多元。

刘香兰介绍,她从13岁开始学织黎锦,至今已经有40多年。2008年,刘香兰成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后,开始在村里建立黎锦传习所,召集村里的妇女一起织黎锦,让更多人加入黎锦传承队伍中来。此外,她还去学校讲课,向当地的年轻学生们传授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为了把黎锦传承下去,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丽琼把更多精力放在培训上。2006年起,黄丽琼走进海南中小学开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授课,每学期都有五六十名学生参加学习。从2012年开始,黄丽琼每年至少六次下乡给黎族女性同胞培训技艺。“这么多年以来,我致力于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走进校园,让孩子们知道黎锦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这也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传承作用。”

“传统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将继续发扬传承人精神,努力做好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创新工作。”刘香兰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海南先后出台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等文件,致力于打造黎锦文创品牌,扶持黎锦产品开发,走出了一条传统与时尚协调发展的产业之路。同时,依托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季、非遗购物节等大型品牌活动,扩大海南非遗声量。

“非遗是一个地方最具特色的旅游元素。当前,海南省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工作中,强力推进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消费多元、乡村振兴。”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黎锦为代表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的创新实践,以更强声势绘制“海南锦绣”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