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2018年10月底,李翔成为文化和旅游部派驻广西巴马县兴仁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当地群众对这个“从北京来的李书记”越发信赖。

从基层到国家部委,再从国家部委走向基层,走上扶贫之路,既是李翔的初心,也是机缘巧合。“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出身基层再回到基层,更能发挥个人价值。”在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前,李翔曾主动要求下基层。“当时我进入旅游行业时间不长,想借着这个机会到基层一线去补课,加强对行业的了解。” 李翔回忆道。

2018年,组织需要再次向巴马派出第一书记。这时的李翔刚刚结束与家人的两地分居状态,当被询问是否愿意到巴马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时,得到家人支持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再次回到基层。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党组织需要我,我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把工作做好,那就服从安排。”李翔说。事实上,李翔对于基层工作的自信来源于自己的工作经历——2007年至2008年,当时在云南省统计局普查中心工作的李翔主动请缨,成为云南省第一批新农村工作指导员,在昭通市巧家县指导村民推进新农村建设。

克服了山高路远、语言不通、气候不适应等困难,李翔用短短一个月时间跑遍了兴仁村27个村民小组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很快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并明确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这一发展思路。

“兴仁村山多地少雨水丰沛,适宜种桑养蚕,而且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但桑蚕产业以往都是农户分散经营。”于是,李翔便和村干部一起谋划桑蚕产业走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的路子,把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目前,兴仁村有118户村民种桑养蚕,带动68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种植桑园面积从2016年的600亩扩大到如今的1000亩,年产鲜茧增加10万斤,总体收入增加近250万元。”

在李翔看来,作为第一书记,就是要出思路、拓市场。“2018年底,利用回京参会的机会,我把村里特产‘默科特’柑桔带上会推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此后,文化和旅游部机关食堂陆续向我们采购了1万斤柑桔,并达成长期供货协议。我们还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扶贫销售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用一年多的时间把柑桔卖到了全国各地,为集体经济带来14万元的收入。”李翔说,有了这两条稳定的销售渠道,今年兴仁村柑桔的销售几乎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

李书记为村里做实事、谋发展,村民都看在眼里。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本就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李翔接到疫情防控的通知立即行动,于大年初三回到了村里,带着村民们一起科学防疫、反复排查。通过大家的坚守,全村无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当时我给全村做群防群控的动员,大家啥也不说就马上行动了。有了村民的积极主动参与,我们的工作也轻松了不少。”李翔说。

中央要求,驻村第一书记要为贫困地区“谋长远发展”。驻村期间,不论是在“三会一课”还是村干部会议,或是走访村民的过程中,李翔都会将旅游发展的思路介绍给大家,引导群众改善生活环境、传承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开发特色饮食等。“虽然兴仁村发展旅游的基础比较薄弱,但是我要把希望的种子种在村民心里,未来兴仁村的旅游业一定有很大发展空间。”李翔说。

当前正是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期,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李翔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兴仁村308户1278人实现稳定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今年,村里剩余的8户25人也将全部脱贫,实现贫困户和贫困发生率清零。

李翔表示,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今天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只要目标和方向正确,坚持走下去,兴仁村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作为党员,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满意、让人民群众幸福,就是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