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齐鲁天路文旅项目串联起潍坊的千里沃野;青州博物馆揽尽中国的千年光景;“风筝不断接天涯”的放飞中追逐梦想……潍坊拥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丰满厚重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山东省文旅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大力弘扬“崇文尚德、唯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潍坊精神,聚焦建设产业强、服务优、品牌亮的“更好文旅”。当下的潍坊,文旅融合深度推进、文旅项目呈精品化发展、文旅消费尽展产业发展活力,底气满满的潍坊正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打开文旅发展的新通道。

今年国庆假期,潍坊市文旅活动异彩纷呈,文旅消费开启“人从众”模式,海陆空交通高位运行,文博场馆、景区、民宿等游客络绎不绝。文旅消费持续“上新”,文旅市场“火”出新高度。假日期间,纳入全市监测直报的29家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318.3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5%、7.82%。

融合创新 文旅活动出新意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创新置于行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刷新文化表达的“新花样”,解锁旅游参与的“新体验”,涌现出一批富有多元气息、为人们所追捧喜爱的文旅活动。

潍坊国际风筝会重磅开幕,吸引世界目光。2024潍坊风筝嘉年华暨第4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精彩绽放,活动现场,全球各地的风筝爱好者携带着精心制作的风筝上演空中“筝”斗,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各具特色的风筝交相辉映,让潍坊成为世界的焦点。本届风筝会全面提升了办会质效,系统推出了一系列风筝主题活动,除开幕式举办的“放飞梦想·全球流行音乐金榜”演唱会外,活动期间的“筝舞鸢都”舞蹈展演、第8届“风筝杯”潍坊武术文化节、2024齐鲁天空·潍坊麦田音乐节、第19届“风筝杯”体育舞蹈国际公开赛、潍坊风筝时装设计大赛等活动,更是为第4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注入了活力。此外,为满足游客放飞热情,潍坊各县市区更是结合本地资源和特点,打造出了“一地一品牌”的风筝文化活动,为广大游客献上了一场视觉和文化盛会。

东亚文化之都·潍坊系列活动,赢得国际赞誉。4月20日,为更好发挥“东亚文化之都”的品牌效应,潍坊市开展了以“儒风连海岱更好在潍坊”为主题的“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活动年”系列活动。作为重要的国际交流活动,活动年所设立的五项配套活动让潍坊再一次“出圈”。在“融慧中外、艺览东亚”活动中,系列展览多姿多彩,有效促进了中日韩文化交流。“青年新声、未来之星”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形式开展研学旅行、作品展览,实现了多元文化和艺术之间的碰撞融合。在“巧者百工、非遗荟萃”活动中,通过挖掘、整合传统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织的系列创意大赛,深化了民众对城市文化品牌内涵的理解。“妙者百音、活力鸢都”活动则是让歌曲、舞蹈、体育运动赛事融为一体,丰富了市民文体生活。“花果飘香、风味齐鲁”活动更是为游客精心打造了一场雅致闲适的惬意之旅。

“菜博会”尽展现代农业的繁荣景象。2000多种蔬菜展示令游人眼花缭乱,250多公斤的网红南瓜十分吸睛,单株年结果3吨的西红柿树更是出彩……4月20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盛大开幕。这场充满绿色气息、科技感十足的农文旅盛会,展现出现代农业的繁荣景象,吸引了全国各地游人纷至沓来。

“潍坊非遗”系列活动成功解锁旅游新“花”样。在潍坊,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组织非遗体验游、非遗研学、民俗展演等活动,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深入拓展“非遗+”文旅融合新场景,实现了“非遗”与游客的双向奔赴。沉浸式的非遗体验,让优秀文化遗产走到了市民身边。同样,春节期间“年画进万家·幸福中国年”2024年春节系列活动也在潍坊市启动,活动设置的年画精品展、非遗在社区展演、非遗年画大集等板块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参观、体验。

博物馆旅游成功让文物“活”起来。潍坊市丰富多彩的文物主题游径为广大游客提供多元化的出行选择。红色记忆主题游将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王尽美故居、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等红色景点串点成线。潍坊市博物馆推出的“博物馆奇妙之夜”活动,既有“景外之景——文祯非写意油画作品展”首次亮相鸢都,也有“赏宝会”“全民鉴宝”“讲解员讲宝藏”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环节。青州博物馆凭借恢宏大气的外观、特色鲜明的陈列设计、品类丰富的文物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众,迅速成为潍坊的文化新地标。

培育产业融合新业态。人民广场音乐喷泉、滨海山海无忧露营垂钓基地、峡山坝上草原和泰华城脆皮青年养生市集等场所、活动,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休闲需求。今年国庆假期,寿光巨淀湖景区湿地音乐节将创意与乐队的激情相融合,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视听盛宴。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举办“只有1532”风车电音节,吸引近2万名乐迷火热参与。青州不夜城推出“悦享国潮夜、悦会不夜城”系列活动,日均客流量在2万人以上,为持续点亮文旅夜经济,丰富文旅新“夜”态带来明显拉动效果。

乡村旅游成热门选择,特色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今年,潍坊市乡村旅游格外火热,越来越多的游客把目光转向乡村。潍坊的乡村旅游不仅局限于自然风光、休闲度假等传统产品的开发,文化体验、生态涵养、健康养生等复合型产品的价值也被深度展现。风景秀美、四季如画的潍坊“齐鲁天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自驾“打卡”,博陆山风景区第十五届山阳梨花节成为游客争相留影的“网红地”,昌乐庵上湖村举办的草地音乐节为乡村增添了新潮元素,永辉乡间百花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赏花,尽享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旅游盛宴。霜降时节,临朐石门坊人山人海,领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独特景观。

提质赋能 文旅产业换新颜

近年来,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聚焦文旅创新赋能,持续放大文旅产业综合效应,有效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焕新增效、提质发展。

文旅产业布局全域推进。潍坊市将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发挥南部、北部、中心城区各自的资源优势,谋划打造“三带联动、集群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在南部打造山水民俗休闲带,融入沿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以齐鲁天路为轴,串联大美沂山、青州古城、诸城恐龙等景区景点,建设秀美山水、古村民俗、地质奇观交相辉映的旅游胜地。在北部打造海洋旅游风情带,融入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将欢乐海、“渤海之眼”等特色项目串珠成链,大力发展赶海游、风筝冲浪游,建设读海、亲海、品海的休闲旅游黄金海岸。在中心城区打造元宇宙文旅体验带,以建设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都为契机,依托山东省文旅虚拟现实科技融合发展中心,加快建设元宇宙+风筝博物馆等项目,形成了一批虚拟现实新业态新场景,成功打造了一批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的打卡地、引爆点。

“数字”赋能文旅产业空间广阔。与歌尔集团合作成立山东省文旅虚拟现实科技融合发展中心以来,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全面布局“XR+文旅”,将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用数字重塑文旅产业,积极打造沉浸式文旅,变“看景”为“入景”。潍坊市风筝博物馆加强数字化建设,采用动感平台和姿态模拟算法,将风筝文化、非遗资源与数字化的创新交互方式结合,突破了传统展陈模式,吸引了大批游客感受馆内的XR数字体验空间项目,今年国庆假期,该项目每天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同样搭上了“元宇宙”的快车,该馆数智魔镜元宇宙体验项目面向游客开放体验。作为全国首个可裸手交互的沉浸式互动文旅元宇宙项目,该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将超写实虚拟环境建模和演员真人表演相融合,呈现出一款360°全景互动电影,让体验者回到1942年的潍县集中营场景和故事中,该项目已入选山东省2023年度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富华游乐园采用数字技术,重塑升级,创设了多个刺激潮玩新场景,特别是野外探险项目,具有3D立体投影效果160°视角,逼真的场景和特效,震撼的5.1环回立体声效果,让游客在黑暗环境下体验到惊险刺激的野外漂流场景。金宝乐园运用光影、视觉等新科技提升沉浸式夜游新体验项目,推出“年味星夜”“雾光星夜”等产品,创造了累计接待游客60余万人的佳绩。

文旅融合引领产业升级。近年来,潍坊市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创新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双十工程”,大力实施“文旅+”行动,深化拓展“文旅+康养”“文旅+教育”“文旅+工业”等跨界融合业态,形成了文化旅游与多行业、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局面。诸城市以“游茶山、品茶香、观茶艺”为主题,从“文、养、情”等市场需求端发力,建设茶叶种植园区等农文旅融合项目,配套建设茶文化体验区、茶叶研学中心。安丘市立足齐鲁天路,充分挖掘整合历史民俗、健康养生、运动休闲、科普研学和红色旅游等资源,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悄然形成。

文旅项目呈精品化发展。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精细布局文旅精品项目,全市精品旅游产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寒亭区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整合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梦里水乡等周边资源,积极打造城区旅游发展新地标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昌邑市沿潍河两岸打造了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博览园(绿博园)、下营滨海风景区、青阜农文旅综合体等系列文化旅游景点,利用废弃矿坑打造的青山秀水景区和博陆山风景区分别获评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典范。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不断拓展创新“三个模式”,齐鲁天路沿线持续火爆,游客使用新上线的高德地图齐鲁天路智慧化导航服务,在安丘“半亩山塘”民宿、临朐隐士村、青州史家店村等地,感受全面乡村振兴新成果。诸城市南湖社区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农业”战略,打造乡情亲子游、田园观光游等9条文旅线路,发展了7个文旅特色村及皇庄培植羊肚菌等新产业,带动周边600余名村民参与,开创了多元繁荣的文化旅游产业新局面。临朐县寺头镇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在山、水、林、田、路、草上做足文章,打造了乡村旅游的新模式,当地村民通过经营农家乐、售卖特色农产品等方式,积极参与到乡村文化旅游中来。村民的年收入由过去的1.3万多元增加到如今的3.8万多元,乡村文化旅游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优化提升 文旅发展有亮点

以“诗和远方 自在潍坊”文旅品牌为引领,打响潍坊文旅出海战。出台《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相关行业与文旅渗透融合发展。制定《潍坊市研学旅游管理办法》打造“中国研学旅游名城”。支持各发展主体深度提炼区域文化元素,打造辨识度高的县域文旅品牌。

在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方面,潍坊市积极推动文化出海,高水平策划举办“2024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活动年”系列活动、潍坊国际和平城市获评三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实施非遗“五进”赋能行动,用好民间艺术、老字号、历史传说等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高地。推进文物、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研究利用。

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潍坊市大力开拓“文旅+”发展空间,坚持全域统筹、“山海城”联动,深入实施文旅项目“双百”工程,抓好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体验廊道等项目建设。深化“文旅+”行动,大力培育工业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金秋高粱正红时,莫言家乡周末每天有千余名学子前来游学。十笏园组织吉“象”贺国庆青少年主题研学。推动数字赋能文旅,建设风筝博物馆数字空间等项目。着力打造“乐宿潍坊”品牌,并实施“引客入潍”计划,实行国有景区向驻潍高校大学生免首道门票,开展City walk城市之旅活动,努力让游客“流量”变消费“留量”,催生经济发展“新增量”。

在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方面,深化精品文艺创作,开展“更好潍坊”主题创作活动,讲好新时代“潍坊故事”。策划推出一批城市宣传精品,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和独特魅力。建好用好“超然”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丰富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功能内涵。

在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方面,实施公共文化拓展工程。今年国庆假期,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联合县区文旅部门走进寒亭、坊子、昌邑等县市区街道、社区、景区组织开展了“文化润万家 魅力文化行”文化服务进基层文艺演出、群众性新创小戏小剧展演等惠民活动10余场(次),线上线下受众40余万人次。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通过组织创意打卡、非遗传承、特色市集、演艺美食等,创新“文旅+风筝非遗文创”“文旅+风筝历史名人”“文旅+风筝民俗表演”等表现形式,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扩大潍坊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在提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大、小项目两手抓,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方面,培育文旅产业“航母型”项目,打造旅游新地标;另一方面,创新推出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游客爱的文旅“小巨人”项目,在全市形成项目建设“群星闪耀”的发展态势。此外,突出抓好齐鲁天路项目提升,进一步完善齐鲁天路设施、业态,积极策划研学、音乐节等活动,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最美自驾公路。

温暖服务 行业治理有温度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游客为中心,致力于“阳光、创新、温暖、法治”“四个文旅”建设,自觉践行好客服务理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导向,坚持政府、市场主体、行业组织、个人四个层面协同推进,着力解决影响广大游客旅游体验的重点问题和主要矛盾,连续7年文体服务满意度成绩位居全省前三名。

优化提升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实施景区提质焕新工程,实行“一景区一方案”,提升景区建设运营水平。科学设置94家A级旅游景区标识标志,开发特色餐饮、房车露营及阅读休闲等配套设施。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推动“非遗进景区”“演艺进景区”,打造“红高粱演艺”等一批特色演艺项目,提升旅游景区核心吸引力。加强旅游风景道、旅游服务中心、旅游驿站、旅游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齐鲁天路”争创国家级、省级旅游风景道。优化旅游厕所布局,建成300余家旅游厕所并打造“一有三无”厕所。对全市3A级以上景区内的旅游厕所进行全面检修和提升,所有4A级以上旅游厕所全部配置卷纸、洗手液等用品,5A级景区第三卫生间管理室配备休息室,增强游客体验感。科学配置男女厕位比例,新增无障碍设施96处,旅游厕所品质进一步提升。

优化旅游住宿设施提档升级。旅游住宿场所是游客的“第一印象”。潍坊市制定《关于鼓励全市旅游住宿业智慧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实施智慧服务、智慧经营、智慧控制,实现游客接待的便利度、体验度、安全度、满意度。近三年累计新创评8家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国家甲级民宿和6家山东省五星级、四星级民宿,1家五星级旅游饭店正在创评中。

优化创新监管方式。成立潍坊仲裁委员会旅游纠纷仲裁调解中心,创建“12337”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工作模式,完善旅游行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政府招投标方式聘请社会第三方实施旅游服务质量“体检式”暗访检查,对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导游、星级旅游饭店等9类场所开展暗访抽查,每个月暗访检查文旅经营单位20家以上,查处问题转化成行政处罚案件的比例达到10%以上,倒逼服务质量提升。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聘请40名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法律及新闻媒体工作者组成的文化和旅游工作监督员,凝聚社会监督合力。创新启动潍坊文旅市场“吹哨人”试点工作,全力打造“监管执法+行业自律+群众监督”的文旅市场治理新体系。

“潍坊道承齐鲁,襟连海岱,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乡风民风淳朴,是世界风筝都、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国际和平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画都、中国金石之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旅赋能提质,构建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旅游体系。自今年始,潍坊市深入实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到2027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争取到2027年,全市接待游客达1.0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100亿元。”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强表示,当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成为潍坊的“粉丝”,显现出潍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当下正焕发着新的魅力。潍坊市继续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做好“两创”文章,守正创新、笃行实干,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