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 广东:炒藤鳝
一、所在地区: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
二、地方食材:藤鳝
三、制作技艺:
1.选择手指般粗的藤鳝,以野生的为佳。用布抹干蟮身,而不是用水冲,这样能把藤鳝的粘液去除得更干净。
2.完成开膛、去主骨、切片后,只选取姜这一食材与藤鳝搭配一起炒。
3.鳝片与过油后的姜片猛火爆炒,12秒必出锅装盘,保证鳝片熟透的同时,还能牢牢锁住肉质的鲜嫩。
四、节气美食文化
每年立秋后,北风起,在江河湖泊野生的成熟鳗鱼顺着退潮的珠江水游向大海深处,此时的鳗鱼最肥美。藤鳝是鳗鱼的一种,生长在咸淡水交界处,其体型、花纹及颜色均类似老藤条,故名藤鳝,虽多刺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至今仍不能用饲料喂养。
五、推荐理由
斗门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乾务炒藤鳝”,是乾务镇一道相传至今已近百年的传统美食佳肴,其烹制技艺是梁家三代人慢慢摸索出来的。因做法及食法特别,香味独特,镬气十足,香脆爽口,深受欢迎。炒藤鳝的吃法也很特别,要用姜片夹住藤鳝片趁热吃,将姜汁的辣味与藤鳝的香味混合起来,不过单吃鳝片也别有一番味道。
立秋 | 广东:山塘腊肉
一、所在地区: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
二、地方食材:土猪肉
三、制作技艺
1.选料一般选择本地产的农家猪,猪肉新鲜,肉质上乘,取其花腩,肥瘦相间(一般是三七开),分布均匀。
2.将其切成片状,并用绳子串串绑之。
3.取食盐、白糖、酱油、曲酒按比例调味,倒入大盆内搅拌,把猪肉依次放入盆内浸过,腌上半日,依次浸过酱油上色,便可晾晒。
4.晾晒的过程也自有讲究:先用防蝇纱围成一个“晒棚”防止苍蝇及杂物的污染,而每片腊肉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否则不利于肉内水分蒸发;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翻转腊肉以使之受光均匀;白天曝晒、晚上放在阴凉处避免受潮雾侵袭。
5.晾晒五至七日,腊肉干至六七成,即可。
四、节气美食文化
山塘镇民间有一句谚语“割埋十月禾,家家腊肉香”。说的就是秋冬时节家家开始晒腊肉。2009年,山塘腊味技艺被列入清远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五、推荐理由
山塘腊肉选用优质的土猪肉制作,也有腊肠、腊鸭、腊猪脚等品种,在阳光和风等自然条件下将油脂沥干,出品甘香可口,有嚼劲,且肥而不腻,是清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家美食。
处暑 | 广东:白藤莲藕
一、所在地区: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
二、地方食材:白藤莲藕
三、制作技艺
白藤莲藕以肥硕、多粉、松化无渣而驰名,既可生吃,也可蒸煮炒制后熟食,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四、节气美食文化
在中国古文里,“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入秋是养肺的好时节,处暑吃莲藕的习俗既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也体现自古以来的养生哲学。
五、推荐理由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末初冬,斗门白藤莲藕堪称是塘鲜第一补。其品质好,跟斗门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息息相关,这里位于西江出海处,淤泥丰富,有机养分含量高,盛产的莲藕以肥硕、多粉、松化无渣、藕断无丝(又名“无情藕”)闻名。
处暑 | 广东:白毛母鸭
一、所在地区: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
二、地方食材:虎山金巢琵琶鸭
三、制作技艺
只选择散养肉质细嫩的白毛母鸭,脱毛开膛后,经清洗滤油、配制酱料、腌制鸭身、晾晒风干、烘炉烧烤、整形出品等工序即成。
四、节气美食文化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除此之外,民间吃处暑鸭还为讨个好彩头,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在斗门,非遗美食虎山金巢琵琶鸭是乾务镇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佳肴,因烘烧后外形酷似民乐器“琵琶”而得名,其香味独特,外酥内嫩,深受大家欢迎。
五、推荐理由
2016年5月,虎山金巢琵琶鸭被列入珠海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趁热时轻咬表皮满口香脆,肉质嫩滑但不肥腻,鸭肉虽瘦却不失奇香,让人回味无穷。加以秘制的梅果酱沾蘸,咸甜适中,甘脆爽口,是名符其实的一道传统美食佳肴。
处暑 | 广东:阳山白切清远鸡
一、所在地区: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
二、地方食材:阳山三黄鸡
三、制作技艺
1.将整只鸡处理后冲洗干净。
2.起锅烧水,加入姜葱,再放入一点姜黄粉。
3.水烧开以后,手提着鸡头,将一整只鸡放进去烫,三起三落,然后将鸡放入凉水中泡一下鸡皮,这样做出来的白切鸡,鸡皮是很脆爽的。
4.泡凉以后,再把鸡放进开水中,也是三起三落,最后将一整只鸡放进锅里,看到水微微开的时候,关火盖上盖子焖半个小时。
5.将生姜拍成姜蓉,然后挤出姜水,只要姜末不要姜水,再切点葱花,和姜末放在一起,泼上热油,最后加入适量的食盐、白糖和盐焗鸡粉,搅拌均匀即可。
6.将泡好的鸡捞出来,放在凉水中,等泡凉以后,取出来剁成块,装入盘中即可。
四、推荐理由
阳山鸡是广东省八大优良鸡种之一。阳山鸡有两种类型:一是以黎埠镇为代表的平原鸡;另一种是以江英镇为代表的山区型。前者属小型鸡种,后者属中型鸡种。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饲以玉米,故其具有毛黄、啄黄、脚黄、皮黄和胸、腿、肌丰满的特点,所以,制成的白切鸡肉质幼嫩、皮薄、味香、骨细软脆,久嚼不腻,风味独特,是酒楼宴会的高级菜肴。
白露 | 广东:石潭豉油鸡
一、所在地区: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
二、地方食材:清远鸡
三、制作过程
1.在锅里下1汤匙油,爆香姜片和葱段,加入豉油鸡汁和清水煮开。
2.将处理好的整鸡放进锅里,加盖,慢火煮开,每隔几分钟就把鸡翻转一次,让鸡身各个部位都着色入味。
3.大约煮20分钟,鸡身全部变成深咖啡色,就加1茶匙芝麻油,加盖再煮5分钟,离火再浸5分钟。
四、节气美食文化
民间有“白露吃鸡”的风俗。石潭豉油鸡以之宴客是广府地区的传统习俗。在清远、清新各乡镇等地,白切鸡、豉油鸡更是宴客之珍馐。清远鸡与广府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有密切的关联。
五、推荐理由
作为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名菜,石潭豉油鸡不仅满足人们的味蕾享受,更寄托着对美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期望。石潭豉油鸡制作技艺入选清远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
白露 | 广东:黄坌秋饼
一、所在地区: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
二:地方食材:糯米、粘米、红糖、花生仁、芝麻
三、制作技艺
1.将糯米、花生、芝麻的原材料炒制后,将糯米磨成粉末,晾放一天半备用,炒制后的花生也碾碎备用。
2.然后将米粉、花生、芝麻、黄糖、油均匀搅拌混合,放入定制的竹或木质材料模具内,再用木锤将食材锤打压紧成型。
3.最后,将放置竹篾里成型的饼模分层搁置在大铁锅中,隔水用柴火蒸煮10至15分钟即可。
四、节气美食文化
黄坌秋饼是丰收的饼。立秋过后,田地里的农作物陆续成熟收获,各家各户拿出新收的糯米、花生、芝麻等做成秋饼,一家人在中秋佳节互相分享。
五、推荐理由
黄坌秋饼是广东清远市阳山县黄坌镇的一道传统美食,以前全镇家家户户都会做一种名叫秋饼的美食,因盛产于黄坌地区被称为“黄坌秋饼”,其用竹筒做饼模,又俗称“竹筒饼”。2018年黄坌秋饼被列入“清远二十大乡村小吃”,成为家喻户晓的特色小吃。它以香甜酥脆而远近驰名,是当地中秋佳节的美食,也是招待亲朋好友,探访亲戚的礼品手信。
白露 | 广东:秘制重壳蟹
一、所在地区: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
二、地方食材:重壳蟹
三、制作技艺
将螃蟹切块,用刷子清洗干净后,整齐地码在盘子上,放入蒸柜里大火蒸10分钟左右,直至鲜红的软壳慢慢浮现,最后淋上秘制酱油,撒上香葱丝,再浇上滚油,就可以上桌了。
四、节气美食文化
秋风起,蟹脚痒,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清代文人屈大均于晚年成书《广东新语》中记载,“又蟹一月一解,自十八以后月黑,蟹乘暗出而取食,食至初二三而肥,肥则壳解。”这段文字就是对螃蟹蜕壳成为重壳蟹的描述,重壳蟹又称松壳蟹,生长于咸淡水海域,重壳蟹是蟹中之珍品。这种螃蟹每年要褪四次壳,每褪一次就会变大一圈。
五、推荐理由
掰开重壳蟹表面那层软壳后,是金黄香软糯滑的丰腴脂膏。一口咬下去,从弹脆的重皮咬到香糯的蟹膏,再到嫩滑的蟹肉,层层展开的丰富口感相互映衬。2019年7月,秘制重壳蟹被列入斗门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露 | 广东:笋干焖五花肉
一、所在地区: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
二、地方食材:笋干、五花肉
三、制作过程
1.先将笋干放入锅中,加水煮半小时左右。
2.然后用小火焖煮,捞出切除根后洗净,浸泡在清水中备用。
3.五花腩洗净切片,以盐、糖、生抽、米酒、花生油拌匀备用。
4.开锅下油,爆香姜片和蒜片,下五花腩翻炒片刻,然后下苦笋、蚝油,以盐、糖调味,继续翻炒片刻,勾薄芡便成。
四、节气美食文化
民国《清远县志》卷十四《土产物》记载:“其晒干者,曰金钱笋衣,此最嫩者之笋衣也。曰笋蝦,曰大玉蝦,此切剥之笋片也。分生晒、熟晒二种。又有笋尖,乃以最嫩之笋尖而全株切晒者。”笋干五花肉,寓意是在新的一年好事如竹笋般层出不穷,事业腾达,节节高升。
五、推荐理由
滨江笋干色泽金黄,清爽味香,早已盛名于海内外。滨江熟晒笋干制作工艺,现仅存于骆姨坑、鱼坝、珠坑、河洞、石坎等地,尤以骆姨坑所制为代表。2022年,滨江熟晒笋干制作工艺被列入清远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白露 | 广东:厚街腊肠
一、所在地区:东莞市
二、地方食材:肥肉、瘦肉、调料
三、制作技艺
制作厚街腊肠要将一定比例的肥肉、瘦肉等切碎、稍剁后加配料,灌入肠衣中,悬挂暴晒,去掉水分而成干制品。一般工序有:选料、混料、灌肠、打针眼、绑节、吊晾、烘晒等七个步骤。
四、节气美食文化
“秋风起,吃腊味”。每年秋分至冬至这段时间正是秋风微起,天气干爽之时,厚街镇秋冬季温和少雨,受寒冷空气影响,天气干燥,是肉质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的时节,再加上光照充足,创造了自然风干腊味最好的气候条件。秋冬时节,吃上一口腊味饭,感受阳光和风、烟和火、时间和温情交融交汇的味道。
五、推荐理由
厚街腊肠属于广式腊肠的一种,在民间素有“广东腊肠数东莞,东莞腊肠数厚街”之说。厚街腊肠的配制方法与其他腊肠区别在于肠衣用料和腊肠分段的长短,故有“东莞腊肠,又粗又短”之说。
白露 | 广东:白沙油鸭喉煲萝卜
一、所在地区:东莞市虎门镇
二、地方食材:萝卜、白沙油鸭喉
三、制作技艺
1.将白沙油鸭喉剪段飞水去油。
2.萝卜切好,放煲里,加入姜片先煮20分钟。
3.放入鸭喉一起煲10分钟,最后放少许盐。
四、节气美食文化
白沙油鸭不仅是家庭秋冬季美食,而且走上宴席,油鸭腊味饭、鸭喉萝卜煲、鸭肾西洋菜汤、鸭肠蒸水蛋、香芋油鸭煲等,皆由白沙油鸭派生,各有风味,成为岭南饮食文化一大特色。
五、推荐理由
秋风起吃腊味,虎门白沙油鸭作为腊制食品的佼佼者之一,是东莞的传统产品和中国南方特色风味的优质农副产品。白沙油鸭制法久远,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寒露 | 广东:虎门膏蟹蒸肉饼
一、所在地区:东莞市虎门镇
二、地方食材:青蟹、鸡蛋、猪肉、九层塔
三、制作技艺
1.虎门膏蟹蒸肉饼一般选用青膏蟹。
2.新鲜猪肉手工剁制,为了保证口感,也不能用净瘦肉,还要适量拌入些许肥肉。
3.将肉剁好后,再跟鸡蛋以及切碎的葱、蒜、九层塔一起拌匀,中慢火蒸大概16分钟即可。
四、节气美食文化
虎门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寒露起是吃蟹的最佳季节,虎门膏蟹蒸肉饼应运而生。青膏蟹肉质醇厚,蟹膏鲜香,入口即化。
五、推荐理由
“虎门潮水接牂牁,春淡秋咸蟹总多。水肉金膏随月满,精华更奈稻花何。”这是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对虎门膏蟹的动人描述。虎门蟹饼下层滑嫩,上层焦香,让人同时尝到海陆双鲜,干制九层塔碎让蟹饼在焦香中透出一丝近似薄荷和紫苏的草本清香,极具层次感,成为整道菜的“点睛之笔”。
寒露 | 广东:鲜美麻涌双宴(河鲜宴、香蕉宴)
一、所在地区:东莞市麻涌镇
二、地方食材:本地河鲜、香蕉、冬瓜干、腊味等地道特色食材
三、制作技艺(没有具体做法)
挑选肥美、新鲜的食材,放入简单的油、盐、姜丝等调味,或蒸或煎或焖等烹饪方式都适用。
四、节气美食文化(和节气没啥关系)
东莞市麻涌镇位于珠江口东岸,西南连接狮子洋,处于咸淡水交汇处,镇内河涌纵横,水网交织,盛产白鸽鱼、凤尾鱼、禾虫、蟛蜞、河虾等河鲜。河鲜上市时节,麻涌人挑选最适时、最新鲜的食材,烹饪出最美味的佳肴招待四方游客,民间流传“麻涌好人家,朝食鲜鱼晚食虾”是当地人的自豪之说。
五、推荐理由
麻涌美食是东莞市民间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粤菜的美食名片之一,以香蕉、河鲜及当地盛产的食材为原料,做法简朴、力求真味、追求清鲜,是勤劳朴实的麻涌人民千百年来生产和生活的智慧结晶。
霜降 | 广东:蒸酿粉葛
一、所在地区: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
二、地方食材:粉葛
三、制作技艺
将粉葛切片后,调姜汁葱末入鲜猪肉剁成的馅料中调味,入碟蒸即可。
四、节气美食文化(也和节气无关联)
竹山粉葛产于佛冈县汤塘镇竹山村,是佛冈县农产品的著名品牌,列入广东省“一乡一品”名优特产项目,先后被原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评为无公害农产品,是佛冈县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山村种植粉葛历史悠久,据市史志记载,有三百多年历史。据说北宋文豪苏东坡在流放儋州(今海南省),路经广东肇庆端州,发现了细叶细藤粉葛,食用后发觉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较大,即赋诗一首,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将这种粉葛命名为东坡粉葛。目前端州、佛冈竹山等地均种植东坡粉葛。竹山粉葛外观呈橄榄形,块茎须根少,无分叉,表皮有轻微皱褶,呈黄白色,葛味浓;粉葛肉质厚实、鲜白无渣、清甜纯正。
五、推荐理由
竹山村出产的粉葛质地细嫩、无渣、甘甜,含有丰富的淀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营养价值高。粉葛生食具有止渴、解酒、降压、清热、养肝、养颜之功效,粉葛内含的“葛根素”存在较高的药用价值。
霜降 | 广东:濑粉
一、所在地区:东莞市厚街镇
二、地方食材:晚稻米、水
三、制作技艺
1.将晚稻米洗净,用机器碾磨成细腻的米粉。
2.用大簸箕装盛,一层一层摆到木架上待用。
3.用时将米粉和入适量的水,放入搅拌机里打成米浆。
4.米浆呈糊状,装入袋中,袋底有一个如沐浴的“淋洒”。
5.拿起“米袋”,将米浆顺着“淋洒”,挤入盛着热水的大锅里,这个挤的动作就叫作“濑”。
6.几分钟后,用竹筛捞起濑粉,放到水盆里过凉,漂去多余的粉质,放入一口大水缸里,濑粉就制成了。
“浓”“清”是濑粉汤底的两大特点,一二十斤的猪骨头,加上猪肚、陈皮果壳等熬出的汤清、浓、纯。在这样的汤里浸出来的濑粉鲜甜嫩滑,特别可口。烧熟的鹅皮呈红色,斩件铺在濑粉上像铺上一层金子。濑粉是银白色的,一条条细小的圆柱状小粉条,浸在汤汁中,就像盛着一碗银条,所以有“金鹅银濑”之称。
四、节气美食文化
霜降前后正是晚稻米丰收之时,逢年过节,或生日,或办其他喜事,厚街人都有吃濑粉的习俗。
五、推荐理由
直至如今,在厚街当地仍然流传着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语:“八月十五杀鸡泡粝(濑)粉,争食打崩煲”。
(本文图片由地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