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白露 | 广西:贵港藕粉

一、所在地区:贵港市

二、地方食材:大碌莲藕

三、制作技艺

1.先将莲藕去泥洗净,刮皮去节,取粗的中段,放入水缸中洗净捞起,置于竹簸箕上晾干。

2.使用磨钵磨浆是贵港藕粉的特色,在陶质磨钵内侧带有齿的壁上研藕为浆,藕浆磨得越细,出粉率越高,口感也越细腻。

3.再将藕浆渣装入布袋,浸入水缸用力洗擦,分离杂质,使细藕浆渗出。

4.藕浆静沉至分成二层后,将上层黄浆水去掉不要,取下层湿藕粉于清水缸中再澄一次。

5.次日将表层黄浆水瓢除,得到稍微干凝的藕粉,在竹筛中晒干即得藕粉成品。

四、节气美食文化

秋冬时节,贵港的莲藕大量上市,此时的莲藕肉厚孔小,淀粉含量高,最适合制作藕粉。

五、推荐理由

藕粉营养价值高,富含膳食纤维和铁、钾、镁等微量元素,是当地人常吃的养生辅食。


秋分 | 广西:橄榄蒸大蚝

一、所在地区:钦州市

二、地方食材:浦北老橄榄肉、新鲜大蚝

三、制作技艺

1.大蚝用适量生粉和盐轻轻搅拌,然后用水冲洗,洗净大蚝杂质。

2.把洗净滤干水的大蚝放进器皿,加入适量姜丝在大蚝面上,再放适当的橄榄肉。

3.水烧开,放入大蚝,加盖蒸五分半钟即可。

4.蒸熟的大蚝撒上葱花,淋上事先备好的滚烫生油,即可食用。

四、节气美食文化

秋季是大蚝的丰收季节,此时的生蚝肉质肥美鲜嫩,且富含营养。浦北县的橄榄也在秋季成熟,其果实清香可口,与生蚝的鲜甜相得益彰。因此,秋季成了品尝橄榄蒸大蚝的最佳时期。

五、推荐理由:

钦州有着悠久的食蚝史,现代网友也对大蚝不吝赞美:“天生肉嫩,无惧生煎蒸煮焖腌烤炸晒;始终味美,不论东南西北酸香咸辣甜。”


秋分 | 广西:红花青蟹汤

一、所在地区:钦州市

二、地方食材:青蟹、藏红花

三、制作技艺

将青蟹处理干净,与上汤、藏红花等食材一同炖煮即可。

四、节气美食文化

秋季是青蟹的丰收季节,此时的青蟹肉质饱满、肥美,青蟹富含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藏红花对增强细胞内的氧代谢功能、提高心脏的耐缺氧能力,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因此,红花青蟹汤在秋季食用尤为适宜。

五、推荐理由

在钦州地区,人们讲究秋季养生,认为“秋汤灌脏,平安健康”。红花青蟹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滋补养生。


寒露 | 广西:富川糟辣鱼

一、所在地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二、地方食材:河鱼、富川糟辣椒、芋苗酸、萝卜酸、荞头酸、红泡椒、酸笋

三、制作技艺

1.将河鱼洗净切块,用盐、味精、酱油、淀粉腌制好备用。

2.将糟辣椒在锅中炒香,加入姜丝,再加入腌制好的鱼块。

3.将食材加水稍炒后,加盖焖制,待汤汁基本收干后起锅即可。提示:糟辣椒的制作,便是选取肉质厚实的新鲜红辣椒,拆掉辣椒把,洗净沥水后,再加以去皮的嫩姜、大蒜,放入木桶中,用特制的剁刀剁碎。之后加入少量白酒和适量食盐拌匀,装入土坛中,坛边加水密封,发酵1至2个月左右才可食用。

四、节气美食文化

南宋初期,红色酒糟可用作调味品已成为南方饮食的习俗,而每年的9月,是红辣椒收获的季节。

五、推荐理由

用红糟辣椒的汁水搭配新鲜肥美的河鱼可让菜品更加开胃可口。


霜降 | 广西:恭城柿饼

一、所在地区:桂林市恭城县

二、地方食材:柿果

三、制作技艺

1.采收选料一般在8至11月采收,将采收好的柿果及时分拣,选择大小相近,无病斑、虫眼、畸形、外形完好、成熟度一致的柿果作制作用料。

2.将选好的柿果,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然后用削皮机去皮,果皮越薄越好。

3.将去皮的柿果均匀排放在筛盘中,在太阳底下暴晒。

4.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用手反复压捏,使果肉柔软、组织溶化,做到柔而不浪、溶而不散。

5.将晒好的柿果进行充分捏、晒,一般晒到果肉充分胶着、柔韧性较好时为止。

6.将晒制好的柿果进行整形,制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圆形,并且厚度保持在1.5厘米以上。

7.将整好形的柿果放在阳光下继续晾晒,待定型后放入库房,堆捂8至10天即可制成柿饼。

四、节气美食文化

民间有“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的说法,认为霜降前后吃柿子,有助御寒保暖。

五、推荐理由

据《广西外经贸志恭城瑶族自治县分志》记载:明代万历年间自福建邵安引进柿树栽培,并开始制作柿饼,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形成了恭城月柿这一独特的柿树品种。恭城月柿因主产于恭城瑶族自治县,且因其去皮晒制成柿饼后,质软、透明,表皮有一层糖分蒸发后形成的白霜,形如一轮明月,加之出产自恭城,因此得名恭城月柿。


霜降 | 广西:糍那、迎霜粽

一、所在地区:崇左天等县

二、地方食材:糯米

三、制作技艺

1.将晚稻(壮语里称为大苗)收来的大糯去壳,用黄姜或黄花汁浸泡,连夜蒸好。

2.第二天将蒸好的糯米放到石舂或木舂中,反复用杵捣烂。

3.糯米被舂得粘、软、香后,团成团再压扁,放在芭蕉或木菠萝叶上,洒上花生粉即可得到糍那;用蒸好的糯米和准备好的馅料包裹在粽叶中,扎紧成三角形或菱形的粽子形状即是“迎霜粽”。

四、节气美食文化

“糍那”“迎霜粽”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着壮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深情厚谊。在霜降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迎霜粽”,并将其作为节日的必备美食。

五、推荐理由:

初降这一天,传统要敬牛,即让牛休息。此时壮乡的晚稻已经收割结束,劳作了一年的乡民们会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四面八方的亲戚朋友。

(本文图片由地方提供)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