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立秋 | 河南:鹿邑妈糊

一、所在地区:周口市鹿邑县

二、地方食材:黄豆、小米

三、制作技艺

其原料以黄豆为主,小米为辅,浸泡20分钟左右,分别用石磨磨浆,之后将黄豆浆放入锅中小火闷15分钟左右即成。制成的妈糊放于保温木桶中,饮时再佐以咸面黄豆,不用勺筷,以陶瓷碗打圈啜饮,饮后碗净如洗者为上品。

四、节气美食文化

庆丰收,乡土美食。

五、推荐理由

鹿邑妈糊原料新鲜,选料精良,工艺考究,保留了原料的营养成分,香甜爽口,沁人心脾。鹿邑是老子故里,妈糊体现了以美味为核心、以遵从自然为理念、以养生为目的的鹿邑美食文化,营养价值高且研磨精细,非常适合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及患者饮用。妈糊是鹿邑餐饮文化的代表和符号,其制作工艺和饮用习惯体现了鹿邑饮食的独特性。


立秋 | 河南:陕州十碗席

一、所在地区:三门峡市

二、地方食材:十碗席,铁锅烹,有扣碗肉、小酥肉、杂烩菜、焖丸子、辣豆腐、糯米饭、清炖三珍、高汤海带,外加粉条豆芽、红萝卜丝两个清爽利口的凉拌,荤素搭配,汤菜兼备,有酸有辣,有咸有甜,香而不干,补而不燥。

三、制作技艺

陕州十碗席的食谱古今有别,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膳食的营养、绿色、健康等都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十碗席的食谱也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更多地满足食客的口味需求。

七热”即红烧肉、小酥肉、蒸焖鸡块、乱碗(炖)、海带黄花菜、辣豆腐、八宝饭,“三凉即豆芽、黄瓜、韭菜粉条,主食为手工圆蒸馍或饼类数个,“一汤即酸辣汤。

1. 红烧肉选用上等五花三层肉,煮七成熟,捞出擦干,抹蜂蜜,过油,切成片状后装碗,加调料,上笼蒸制2-3小时即可。

2. 小酥肉选用上等猪前腿肉,腌渍后用红薯粉面、鸡蛋打成糊,然后加入油、高汤和秘制调料,焖制3小时即可。

3. 乱碗选用黑豆制作的豆腐过油,切片后与五花肉一起加入高汤,焖制3—5小时即可。

4. 蒸焖鸡块选用农家土鸡,腌渍,挂糊,过油后加入高汤,焖制2—3小时即可。

5. 圆蒸馍原料为高原优质小麦,石磨加工,采用具有百年历史的陕州民间工艺制作。成品表面光滑洁白,酵子味十足,麦香味甚浓。

顺便说明,陕州十碗席的制作需要在穿山灶上完成,非穿山灶制作的十碗席,没有传统、正宗的十碗席的味道。

四、节气美食文化

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陕州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在饮食方面,院内特有的穿山灶,成就了人间至味——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州十碗席。

十碗席的起源和豫西当地的气候有很大关系。豫西山区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饮食方面喜食汤菜,讲究香辣咸酸、荤素搭配,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用当地的猪肉和萝卜、田野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久而久之形成了极富地方特色的豫西“十碗水席”。

十碗席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系陕州名吃珍品。

“菜品的形状有丝、片、条、块、丁,花样丰富,制作过程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荤素搭配、汤菜兼有、香而不干、甜而不腻、香味浓郁,清爽利口。”今年61岁的陕州区西张村镇人马寨村县级非遗传承人王师傅做了40多年十碗席,提起制作过程滔滔不绝。

五、推荐理由

在陕州,十碗席是红白喜事的标配,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十碗席,铁锅烹,有扣碗肉、小酥肉、杂烩菜、焖丸子、辣豆腐、糯米饭、清炖三珍、高汤海带,外加粉条豆芽、红萝卜丝两个清爽利口的凉拌。陕州十碗席的上桌摆放也有讲究,按顺序“大烧小烧,上珍下带;左红右白,两头凉菜”,即先热后凉,中间大烧、小烧,桌正中上方摆金针,下方摆海带,左摆红色菜、右摆白色菜,十分讲究地排列开来。

2021年7月,陕州十碗席入选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立秋 | 河南:吴庄驴肉

一、所在地区:河南省许昌市

二、地方食材:驴肉

三、制作技艺

吴庄驴肉选取3-5岁散养新鲜驴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八角、花椒、良姜、草寇、香砂、白芷、草果、白蔻、砂仁、桂皮、丁香、栀子等20多种名贵中草药,以百年老汤进行卤制而成。制作时各种材料按比例、分先后兑制锅内,大火烧开,文火慢熬,多次翻锅,均匀入味,肉质“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结实密致、熟而不烂、鲜香筋道”,具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功效,成为许昌独具特色的传统名吃。

四、节气美食文化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性温,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的功效,适宜立秋“贴秋膘”。

五、推荐理由

许昌吴庄驴肉制作技艺,多分布于许昌灞陵办事处吴庄社区一带。家族和师徒传承是许昌吴庄驴肉制作技艺的重要传承方式。此外,当地还定期举办培训班,通过口传心授、现场示范等方式,传承制作方法和口诀、配方等,先后培训全市各地学员上百名。

许昌吴庄驴肉制作技艺分汤料加工、腌制加工和卤制加工三个核心部分,工艺复杂。老汤加工中间不添加任何水分,用多种香料配制长期熬制而成;去脂去腥,配以多种名贵香料腌制一到两天;熬制时,要经过打沫、翻锅、焖炖等多道工序。许昌吴庄驴肉配料考究,去除芒硝,注重人体健康,秉承药食同源理念,既保证了肉味鲜美,又能发挥中草药的功效,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大家青睐,在许昌及周边享有盛名。


立秋 | 河南:油炸金蝉

一、所在地区: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二、地方食材:金蝉、油、盐

三、制作技艺

1.金蝉洗干净,控干水分。

2.锅里放油,油热放金蝉翻炒。

3.翻炒大约5分钟,放盐。

4.用铲子按压金蝉把水分炒出来,让盐入味。

5.翻炒两分钟,出锅。

四、节气美食文化

范县传统小吃油炸金蝉

五、推荐理由

油炸金蝉是范县传统小吃,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金蝉中富含优质的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金蝉富含矿物质,尤其是钙、镁和铁等,有助于促进骨骼健康和血液循环。此外,金蝉还富含丰富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等,能够提高免疫力,并有助于预防一些疾病。


处暑 | 河南:凉面鱼

一、所在地区:濮阳市华龙区

二、地方食材:面粉、水

三、制作技艺

把莜面面粉放到盆里,取现烧的沸水,边倒边用筷子搅拌均匀。搅拌至没有干粉的状态,再用手把面团揉在一起,揉成不软不硬的光滑面团,醒面10分钟。揪一块面团,搓成长条,切成一个个小面团。取一个小面团用手搓圆,然后在手掌里搓成两头尖尖的长条状。然后下锅煮8-10分钟,凉面鱼鱼搭配菜蔬,淋上日式油醋汁,口感丰富,清爽美味。

四、节气美食文化

凉面鱼儿是濮阳传统的暑期应时小吃。有人曾这样称赞凉面鱼儿,“冰镇刮条漏鱼窜,晶莹沁齿有余寒。味调浓淡随君意,只管凉来不管酸”。

五、推荐理由

有过早年在乡下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凉面鱼儿是一种最适合在夏季食用的面食。每当夏季来临,地里的农活一天天忙起来,中午下地回家,喝上一碗清凉可口的凉面鱼儿,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凉面鱼儿具有神奇的解暑降温功效,特别适宜夏季在太阳底下劳作的人们。“面鱼儿”在中原地区有多种叫法,如“漏鱼”“漏蛤蟆( 蝌蚪 )”“滴糊儿”等等,虽然不知道它名字的具体来历,不过只要了解了其制作过程,就能马上明白,它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将面粉加入沸水中不停搅拌,根据加入量的变化最后煮熟形成糊糊状,再利用专门的制作工具“漏勺”滴入冷水中收缩而形成的一种美食,因样子极像“小鱼”“蛤蟆( 蝌蚪 )”,所以叫“面鱼儿”“漏蛤蟆”(蝌蚪)。做面鱼儿最好的材料是红薯面粉,也可用其他面粉代替,做好的面鱼儿看上去表面光滑,晶莹剔透,仿佛刚出浴的少女一样,楚楚动人。


处暑 | 河南:南湾鱼头汤

一、所在地区:河南省信阳市

二、地方食材:南湾鱼、水、盐

三、制作技艺

采用南湾水库的野生花鲢鱼,鱼头油煎过后加水炖汤,将鱼身鱼肉打成的鱼丸一并加入汤内,辅以小葱、姜段去腥,食盐提味。汤色奶白,鲜香味美。

四、节气美食文化

每年九月是信阳南湾鱼丰收的季节,五斤以上的规格才被允许进行捕捞,鱼谐音“余”,寓意着年年有余,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的祈愿。

五、推荐理由

信阳有着“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处处是景,景景不同,是“中国炖菜之乡”、河南传统餐饮历史文化名城、河南茶筵之乡。信阳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南北兼容的独特风味,是豫菜的主要代表,以鲜、香、爽、醇、中的独特味道遍布16省56市。


处暑 | 河南:麻辣黄河生态小龙虾

一、所在地区: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二、地方食材:黄河生态小龙虾、豆瓣酱

三、制作技艺

1.将蒜切片,小葱切葱花,大葱切片,青椒、红椒切块。

2.小龙虾去虾线、虾头,然后清洗干净。

3.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小龙虾,炒至红色盛出待用,锅中留底油。

4.放入豆瓣酱、蒜片,葱片、干辣椒,桂皮、香叶,花椒炒香。

5.倒入小龙虾翻炒,倒入啤酒,辣椒面焖煮10分钟。

6.加入青红椒,胡椒粉,盐、鸡精、白糖翻炒至收浓汁,装盘撒葱花、芝麻即可。

四、节气美食文化

炎炎夏日,麻辣小龙虾是必备避暑菜肴。

五、推荐理由

小龙虾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有助于维持神经健康、心跳规律正常,可以预防中风,并协助肌肉正常收缩。具有降血压作用。


白露 | 河南:炸荷花

一、所在地区: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二、地方食材:鸡蛋、面粉、荷花、油、盐

三、制作技艺

1.选取新鲜采摘荷花1朵,花瓣拆开洗净晾干。

2.面粉中加入一个鸡蛋,适量水,食盐,搅拌成均匀的面糊状。

3.洗净的荷花花瓣放入面糊中,裹上薄薄的一层面糊后下入热油中,炸至表面起小泡立即出锅。

4.装盘,撒上白糖即可。

四、节气美食文化

时令消暑佳品

五、推荐理由

荷塘悦色不仅悦胃消暑,荷花粉嫩的花瓣裹上轻盈的面粉放入滚油中,便可成就一份美味的消暑佳品炸荷花,有如天妇罗轻盈酥脆的口感,并带有浓浓的中原地域特色。咬一口,面粉的酥脆裹挟着荷花的清香,根本停不下来。


秋分 | 河南:裹凉皮

一、所在地区: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二、地方食材:凉皮、黄瓜、面筋

三、制作技艺

黄瓜丝、熟花生碎、凉面、牛筋面、面筋、香菜等用芝麻酱、辣椒油和其他调料拌匀后放入一大张凉皮里面,然后裹成卷放入塑料袋中即可食用。

四、节气美食文化

炎炎夏日,吃一个裹凉皮,不仅胃口大开,还令人感到非常凉爽。

五、推荐理由

在濮阳,一年四季都有人吃凉皮,但吃凉皮的最佳时间还是夏季。筋道的凉皮配上酸爽冰凉的汤汁、香甜的芝麻酱,驱赶夏季的燥热烦闷。


秋分 | 河南:太行小米焖饭

一、所在地区:新乡市卫辉市/辉县市

二、地方食材:太行山小米、时令蔬菜、肉类、碎粉条、水

三、制作技艺

小米焖饭烹饪程序与做米饭正好相反,先炒菜,肉品不限,鸡肉、羊肉、猪肉均可,青菜一般选用四季豆、白萝卜、土豆、蘑菇等耐煮的时令蔬菜。菜炒至七八分熟时,添水加米,盖上锅盖,正常焖米饭即可。水要添到没过米菜,其间不准搅锅,这样味道才醇正。出锅时,用香油、酱油、味精拌葱花提味儿。制作时需要掌握好火候,原则是饭熟后,米不开花,肉不脱骨,菜留本色,这样才美味。

四、节气美食文化

每至秋分前后,天气转凉,尤其是太行山区温度骤降,新乡人的饮食习惯就是做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焖饭”,做起来省劲,吃起来既热乎又美味,且营养均衡,是秋季天气逐渐转凉后常见的饭食,尤其受老年人喜爱。焖饭的制作方式也是从历史中传承而来。在《墨子·非儒下》中曾经提到过:“孔某穷于蔡、陈之间,藜美不椹”。其中的“椹”便是指加入菜、肉与小米(粟)一同煮食。

五、推荐理由

小米,似乎天生带有一种朴素的亲切感,让人闻之便会情不自禁地想家。曾经看到有人说:“有一种乡愁叫家乡的小米饭,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在何方,她总是深深地扎根在你的心里,冲击着你的味蕾”。小米焖饭,在新乡地区的辉县和卫辉一带,是比较常见的家常饭,也叫“捞饭”“咸米稠饭”。20世纪80年代之前,“肉”是稀罕物,不是家家都吃得起。所以,用蔬菜和小米烹饪出的小米焖饭成了太行山家家户户的“家常便饭”,最初的咸米焖饭,焖的就是小米饭。

黄的米饭冒着腾腾热气,配上各色蔬菜,让人食欲大增。吃的时候不宜过度翻搅,用筷子沿碗边浅浅地刮着吃,糯、软、热、甜、香,尤其是当年的新米,口感最好。令咸米饭锦上添花的,是那层金焦灿黄的锅巴,凝练了锅内的精华,嚼起来嘎嘣脆香,简直是味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小米焖饭因人们口味不同,使用的食材不同分许多种,有鸡肉蘑菇焖饭、猪肉干豆角焖饭、羊肉萝卜焖饭等。现在,小米焖饭不仅是南太行景区农家旅馆的必备饭,在县城也有许多家专营店,食客盈门,生意兴隆。


寒露 | 河南:辣椒面糊

一、所在地区: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二、地方食材:干辣椒一把、姜末少许、蒜末少许、面粉一小碗、水、红薯粉丝、盐、老抽、鸡精、胡椒粉

三、制作技艺

1.干辣椒一把,切碎成末,姜蒜末各少许,面粉一小碗加两倍的水调成无疙瘩的稀面糊,切碎泡好的红薯粉丝一小把。

2.油热后,先爆香辣椒和姜蒜末,加适量水,然后投入粉丝,加盐、老抽、鸡精、胡椒粉调味,待锅开的时候,倒入调好的面糊,不停搅动,待汤汁收浓黏稠,鼓大泡的时候,关火,盛出即可。

四、节气美食文化

范县传统小吃

五、推荐理由

辣椒面糊包含着儿时的味道,一大盆金黄色的面糊,细碎的辣椒像点点红星,上面还漂着一层芝麻,发散着诱人的香气。在玉食珍馐的今天,一碗辣椒面糊带你回味老家味道。


寒露 | 河南:重阳糕

一、所在地区:南阳市西峡县

二、地方食材:面粉、淀粉、水、果仁核桃、花生和豆类

三、制作技艺

以前大多用糯米、黍粉等为原料,现在多用面粉、淀粉之类的,中间还敷上一层花生、芝麻,还有各种佐料,吃起来松软可口,余味悠长。西峡重阳镇做的重阳糕常加进果仁核桃、花生和豆类不仅甜软适口,营养也丰富,堪称敬老的佳品。

四、节气美食文化

重阳糕是重阳节家家食用的一种糕点。在重阳镇做重阳糕和吃重阳糕都很有讲究,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意“高”寿;上面要做两个“羊”字,意重“羊”;还要插上小蜡烛点亮,寓意登(灯)高(糕)。

五、推荐理由

重阳节这一天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是用糯米面蒸制的糕,辅料有枣、栗或肉。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高(传说天有九层),像座小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羊羊”符合“重阳”之意。西峡重阳镇做的重阳糕常加进果仁核桃、花生和豆类,不仅甜软适口,营养也丰富,堪称敬老的佳品,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吃重阳糕,饮重阳菊花酒,萸悦(山茱萸)酒,寓意一年无病无灾。


霜降 | 河南:清蒸怀山药

一、所在地区: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二、地方食材:怀山药、水、蜂蜜或白糖

三、制作技艺

新鲜怀山药洗净切断,上锅蒸至15分钟左右,出锅即可食用,可热食可凉食,肉质粉糯、皮薄肉细、干面甜香,蘸蜂蜜或白糖口味更佳。历代中医典籍均有大量记载,怀山药药性平和,亦药亦食,久食而不伤身。

四、节气美食文化

霜降是一年里最后一波丰收。天气渐凉,正是食养好时机。怀山药作为食养上品,自然是第一选择。霜降前后的怀山药停止生长,昼夜温差大,山药的藤蔓逐渐发黄、枯萎,光合作用停止,山药体内开始糖分转化,变的肉质粉糯、皮薄肉细、干面甜香、不易煮烂,这个时候铁棍山药营养价值最高,口感更佳。每年霜降后,焦作温县还将举办怀山药节,展出各种怀山药美食和怀山药深加工产品。

五、推荐理由

温县位于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气候独特,“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是独一无二的怀山药产区。不是所有的山药都叫怀山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山药入药者,以河南怀庆者良。”意思是只有怀庆府所产的山药是可以入药的,有药用价值的。怀山药,自古就是食养上品,药食同源代表物种。一根怀山药,食养华夏三千年。怀山药的药用价值,历代中医典籍均有大量记载。《药性解》记载山药“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肺、肾三经”,山药通上中下三焦,呵护我们先天、后天之本。怀山药作为河南焦作独特的一道美食和药材,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更成为当地主要的伴手礼。来一趟焦作,吃怀山药、带怀山药,已成为旅游中的一道风景线。


霜降 | 河南:牛心柿饼

一、所在地区:洛阳市新安县

二、地方食材:牛心柿子

三、制作技艺

柿子经过去皮、挂晒、捏软、堆捂、晾干等工序,待柿霜形成时,色味俱佳的柿饼就做好了。

四、节气美食文化

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做成柿饼时表面结一层霜,如秋霜降于柿上。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变冷,初霜出现的时节,预示着冬天的开始。在这一时节,吃柿饼不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是一种养生方式。

五、推荐理由

新安峪里贡品牛心柿饼曾是清廷的贡品,个大皮薄,肉细味甜,汁液丰富,少核或无核,纤维少,平均单果重250克,最大可达375克。柿子成熟后,晒制的大牛心柿饼,质地软,含糖多,甘甜可口,放入凉水搅拌,可成柿浆,别具风味。

牛心柿饼因其饼体绵软、柿霜多、糖分高、味甘甜、无核或少核、耐储藏等特点享誉多地。

(本文图片由地方提供)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