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不断谱写新篇章,10月13日,“逐梦田园·行旅无疆”快乐长沙·烟火浏阳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论坛在浏阳市银天大酒店举办。本次活动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浏阳市人民政府、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承办。
论坛现场 高慧 摄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有关领导、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希慧等参加论坛,长沙市副市长肖正波主持论坛。会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沙文旅形象大使单霁翔,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佳明,吉首大学中国乡村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张建永,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常务会长、华侨城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锋等专家学者进行了主旨演讲,湖南景程智旅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刘源发布《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报告》,长沙县进行交流发言。
《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报告》显示,近5年,长沙乡村累计接待游客2.5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100亿元,比上一个5年增长40%以上,旅游点亮了乡村“美丽经济”,带动了乡村的人气和财气。据测算,2023年1月至9月,长沙乡村接待游客48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64亿元。近5年来,乡村旅游经济对全市乡村集体经济综合贡献达30.04%,对住宿、餐饮、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超过60%,带动就业100万人。
据介绍,截至2022年12月底,长沙乡村共有A级景区59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湖南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4个、在建自驾车房车营地40个,还有一批健康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低空飞行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
近5年来,长沙财政投入各类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资金达106.38亿元,撬动民间资本投入达412.89亿元,预计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投资达80.37亿元,其中民间资本占60%,形成了以民营为主、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投资格局。随着乡村旅游主体的多元化,全市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构建“村集体+公司+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景区带村”等多种乡村旅游运营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创收、企业增效。其中,古港镇梅田湖村采用“公司+村级+农户”模式,农村变研学课堂、住宅变研学旅馆,村民累计分红2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