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
——《秦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临潼的骊山北麓。1974年,附近村民打井时,无意间发现一些瓦片、陶片与陶俑残片,引来不少文物专家考察。经过专家挖掘,秦始皇兵马俑得以重见天日。
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深坑中的一排排兵俑。他们整齐划一,队列井然有序。他们身披战甲,神情大多严肃紧张,似乎积蓄着力量,蓄势待发。他们身上没有鲜亮的颜色,多为沉重的灰色,覆满了历史的凝重与沧桑。他们原本是彩色的,刚出土时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但出土后的彩陶遇上空气,不多时便脱落变成这般沉重的灰色。
相传,每个秦俑都是匠人用高超的技艺,按照真人的模样等比例复刻。他们犹如一件件艺术珍品,让我们见证了当年秦军是何等的英姿勃发,横扫六国,势如破竹。
你瞧,他们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有的昂首挺胸,目光坚毅,似乎在等待着上阵杀敌;有的低眉敛目,若有所思,仿佛在思考着如何巧取制胜;还有的神情柔和,凝望远方,似乎在思念远方的妻儿……眼前的每一个秦俑,仿佛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秦俑坑中出土最多的就是武士俑。他们平均身高1.8米,头顶右侧梳圆髻,是秦国最普通的兵士模样。他们目光坚毅,身姿挺拔,如青松般屹立不倒,是秦军中最不可忽视的一支队伍。除了武士俑外,秦俑中还有骑兵俑、车兵俑、立射俑等。他们在秦军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分别手持着青铜武器,如弓箭、剑、矛、戟等,用血肉之躯开拓秦国的疆土,书写着独属于自己的篇章。也许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但他们的勇气与决心却被历史记录了下来。
秦,并不是当时最富裕的国家,也不是地理位置最好的国家,却是最励精图治、知人善用的国家。秦,地处西北,不仅物资匮乏,还经常遭受游牧民族的侵扰。正是这样的条件,激励了秦人英勇抗争的精神。秦军骨子里流淌的是不屈不挠的秦人魂,面对再艰难的条件,也不会退缩。
望着眼前这些英勇无畏的秦俑,耳边依稀回荡着秦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远方又似有秦人吹响嘹亮的号角,秦正整军待发,声势浩荡,犹如金戈铁马踏梦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