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说走就走,经萍乡,走上饶,奔南昌,我登上了向往已久的滕王阁。
走进一楼,目光所及,回廊檐下,悬挂着几块横匾:正东有怀素所题九龙匾“瑰伟绝特”,正西有巨匾“下临无地”,南北高低廊檐下分别悬挂“襟江”和“带湖”,最大厅堂又挂着金匾“西江第一楼”,清一色的行草书法,笔走龙蛇,沉稳灵动,恢宏大气,尽显大唐气象。
从这里,走进那1300多年的滕王阁“史记”。从一楼转入暗道,数十步远近,便直通宽敞明亮的二楼大厅。正厅有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虽为暗层,采光通风却依仗着人工的智慧,丝毫不掩赣地文采风流,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花间派词人晏殊、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时移世易,他们服饰地位各异,却因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极富韵味而显和谐统一。西厅门楣上,金匾“俊采星驰”横挂,与《人杰图》呼应。
在这里,“遇见”李元婴,“认识”王勃。滕王阁,离不开这两人。滕王阁共有3座,都离不开滕王李元婴,他们分别坐落于山东滕州、江西南昌和四川阆中。滕王之建滕王阁,王勃之登滕王阁,作《滕王阁序》,也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只是借助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上的一场盛宴而已。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路过此地,被邀赴会,即席命笔,千古名篇一挥而就,满座愕然,继而满座皆惊。文以阁名,阁以文传,成一段传奇,一大盛事。
因了李元婴,因了滕王阁,“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才因《滕王阁序》与“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南昌结不解之缘,留不朽之名。
盘桓良久,我才缓步离去,继续登楼览胜。三楼明层,回廊四绕,春夏秋冬四景图抢先入了眼,依次走过,四季风物扑面而来。站在三楼,临江远眺,赣江之上,南昌大桥和八一大桥飞架南北。摩天轮,红谷滩等美景也尽收眼底。中厅有丙烯壁画《临川梦》,基调为灰蓝色,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二楼“人杰”,四楼“地灵”,同是暗层,遥相呼应。在《地灵图》前往返流连,让我深有感触。这一处一处的名胜,曾经登临的,在这样的微缩版上重温旧梦,又是一番滋味。不曾登临的,自然心生向往,恨不得身长翅膀脚生云,遍游赣地胜迹。
进入五楼,也是回廊四绕。东厅中央,有滕王阁规划全景模型,西墙上镶嵌着两幅画,取材于东汉刘向《神仙传》的《吹箫引凤图》和临摹的五代画家关仝的《山溪待渡图》。东厅两侧为“翰墨”“丹青”两厅。西厅悬挂着东方油画之誉的磨漆画——《百蝶百花图》,以此纪念滕派蝶画鼻祖李元婴。“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这位王爷极富才情,传说其所画蛱蝶,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当时有人将其奉为珍宝。
滕王阁明层的最高处,也是览胜的最佳之所,可以俯瞰明暗五层,仰观圆拱形藻井。“明三暗七”,一楼一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明暗之间,穿越时空遥望大唐,恍如隔世。我在明暗之间穿越,穿越大唐气象,穿越赣地风流,一时不知身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