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山在浙江宁海县前童古镇景区内,为徐霞客纪游第一山。在中国旅游日前夕,我慕名而访。暮春的梁皇山有如被画家精心点染过,层峦叠翠,温润奇秀,浓淡相宜。
《徐霞客游记》开篇写道:“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也就是公元1613年农历三月的最后一天(阳历5月19日),晴空万里,春意盎然,徐霞客带着一僧一仆,从宁海西门出来,迤逦来到了梁皇山,见日头偏西,又听闻当地时有老虎伤人事件发生,就决定留宿于此。现景区门口设立的那座“首宿梁皇”主题雕像记的就是这个场景:徐霞客手握书卷侧坐于一块巨石上,面容清癯,脸微侧向西,目光炯然,似是看着落日,并交代侍立一旁的仆从决定留宿于此……据考证,徐霞客当晚就住在梁皇山麓的梁皇寺。梁皇寺与梁皇山一样,其名称之由来,皆源于南北朝时梁宣帝曾避乱隐居于此之故。此后,崇福寺改名为梁皇寺,桐柏山改名为梁皇山。
向山上行去时,导游图显示我们走的是环线,得经过霞客怀古、仙人观瀑、飞瀑连珠、碧潭寮斗、梁皇仙踪等几个观景区域。梁皇山山势陡峭,其溪涧瀑布、水潭众多,皆可细观也!溪涧多卵状石块,大小兼备,像是从高处一路滑落,找到合适的位置就停下来不走了,任瀑水日夜冲刷而岿然不动。溪水随着山势和大小不一的石块婉转曲折,或悬空成瀑,或在陡壁爬行如急流,或随岩壁裂痕形成暗渠若隐若现,或积水成潭……如书家之篆隶草行楷,点画之间,腾挪顿挫,皆有来由章法。七仙飞瀑恰似天仙下凡,翩翩起舞,瀑下潭内有“止观”“可观”石刻;情人瀑有一块心形巨石卡于两岩壁间,水流过处,形成首尾合一的瀑布,如一对热恋的情人不离不弃。而敬石潭、放心潭等聚瀑而成,碧水盈盈,游人可任意洗手濯缨。碧潭寮斗中的碧波潭,实是一个高山人工湖,但见一潭碧水,翠竹围拥,鸟声啁啾,阳光下风过处泛着粼粼波光,如人间瑶池、世外桃源。
梁皇山重峦叠嶂的地形地貌让这里水资源充沛,植被广覆,山上很少见裸露的岩石。在天气炎热时,从东南方吹来的海风,在群山上空凝结成雨,倾盆而下,便会出现山上大雨瓢泼,山下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奇景。在靠近玻璃天桥的坡上,只见高树林立,藤蔓缠绕,虽是烈日当空的中午,阳光也难从树梢漏下一丝,并且由于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让人倍觉神清气爽。
到了梁皇茶寮,游客在此分流,一拨东行去玻璃天桥观景,一拨向西步行下山。下山的路更陡峭些。我走走停停,不时驻足。山道一会儿人声四起,一会儿又变得安静。安静时,只有鸟声风声,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下得山来,吃了中饭,午后又向梁皇寺行去。梁皇寺黄墙黑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只是大雄宝殿的大门紧闭,略显清寂。向寺后的竹林行去时,碰到一位童姓老者,我便向他打听梁王簪的去路。他说那边有个高明庵,须从山的另一边上行,约40分钟的路程,值得一看。
去还是不去?一个人,陌生地,时间也不早了,但我还是决定再向“虎山”行。入口是一个水潭。从潭边转入,阳光突然不见了。只有弯弯山道,寂寂山野,孤寂突然袭来。山路崎岖,时缓时陡,时狭窄时开阔,时幽暗时明亮。因不知前路远近难易,我疾走如飞,心怀惴惴,想起古时荒郊野外常有虫蛇虎狼出没,或路遇劫匪,该当如何?徐霞客旅行时就多次遇险,差点丢了性命。每每路边落叶间传来蜥蜴逃逸时发出的窸窣之声,或头上的花果落叶打在头上时,常有悚然一惊、头皮发麻之感。
冲过一个陡坡,眼前出现一棵大樟树,光线突然变明亮了,不觉松了一口气。来到樟树边的几间简易房子前时,见房门紧闭,门上匾额书写着“高明庵”3个大字,门边一块铜牌写的是“梁王簪”,墙边还立着“高明庵重兴碑记”,就是这里了!在庵的周边逗留了一会儿,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也怕日头西落,便下山返回。
梁皇山在宋朝时被誉为“江南第一奇山”。徐霞客曾赞誉其“峰荣水映,木秀石奇”。据说,当地现又在打造登山竞技和徒步越野胜地。梁皇山的险山、奇峰、异石、深谷、涧幽、飞瀑、流泉,以及历史人文,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