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每逢客来,首先想着的,是到石塘绿道去。有山,有海,有沙滩,有让吴冠中先生也赞叹的石屋,有星罗棋布美得不要不要的民宿……并且走多走少随兴之所至,脚力好与不好的都能适意,足够有特色,又足够包容,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石塘绿道,自然在石塘。石塘,浙东南温岭市一个古老的渔村集镇,迎接过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拥有“画中镇”“东海好望角”“东方巴黎圣母院”的美誉。石塘的美,石塘绿道最懂。
有人说,人的心中先有了风景,这世上才有了风景。石塘绿道,亦大率如此。石塘腰上这条迷人的绿罗带,是自然的赐予,更是人的开辟与创造。
去过石塘绿道很多次了,每一次去,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石塘绿道,一直在生长,生长美丽,生长情怀,生长故事。
故事开始于2013年,如果溯源的话,甚至更早。石塘是传统的渔业镇,然而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竭,渔民转业,劳动力外迁,石屋空置,小镇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衰败还是新生?变还是不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十字路口,如同无数中国小镇面临的拷问一样,石塘也被拷问着。转型旅游,是石塘给出的答案。散落的景点如珍珠,需要一条链,把它们串成珠链。察山观海,一条滨海绿道慢慢在人们脑海里勾勒出来。没有链,那就造一条出来。没有路,那就开一条出来。
2013年,滨海绿道项目正式开工。2016年5月1日,绿道一期主体工程全面开通并向游客开放,全长约8公里,宽4.5米。整条绿道以珍珠滩入口为中心,往南北两边延伸。往北为盘山观海路段,连接钓浜渔港;往南为沿岸听涛路段,连接金沙滩。沿途点缀亲水木栈道、观景平台、休憩设施等。
一手揽山,一手拥海,绿道蜿蜒在山海之间。这里的山,并不巍峨,是恰恰好的亲切。草木葱茏,满眼流淌的绿意,清新宜人。在一片绿海里,一座座石屋如黄色的桅,跳了出来。这里的海,没那么蓝,但它是那么辽阔,让你也成为辽阔的一部分。嶙峋的礁石把大斧劈皴与小斧劈皴运用得出神入化,以各种身姿各种形状伸进海中,让海岸线变得格外妖娆。远处,海岛起伏,渔舟点点,时隐时现,剪影一般、梦境一般地浮着。
最让人倾心的,是与民宿的邂逅。这里的民宿,多是石屋改建的。石屋的美,见过的无不被圈粉,当年的吴冠中就是。他说:山崖突出海中,环抱了海,海又环抱了山崖,石头山、石头屋、石头村镇、石头城。老屋,参差错落,墙面选石因陋就简,忽大忽小,方圆曲直变化多端,很美。老屋有性格,有烟熏的黑脸,有水浇的泪痕,院里犹绽花朵的老树,久经沧桑,说不尽的喜怒哀乐。
很美的石头屋曾一度被废弃,有心人把它们改建成了民宿,让其重新焕发生命。这里的第一家民宿就是如此。初来时,石屋久无人住,破败不堪。清理杂草,收拾地面,规划内外,修旧如旧,改造软装,布置空间,栽花植木……一点一滴,化腐朽为神奇,重新面世的石屋成了可以诗意栖居之所,迅速走红。敢为人先是刻在温岭人血脉里的基因。有了这家民宿的示范,数年间,一大批石屋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沿着长长短短的石径,踅入一家家民宿。这儿,是一堵褐黄的斑驳石墙,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有着粗犷而沧桑的质感,却因墙上有青藤瀑布一般地垂着,于沧桑中注入了几分生机。那儿,是一面压满了石块的黑瓦屋顶,述说着与海风斗智斗勇的故事,屋顶旁探出的那些白皑皑红艳艳黄澄澄的花枝,透露着海边人对生活的热情,让老屋一下子明媚起来。这里,是一扇素朴的木门,简简单单用一根树枝作了把手,大巧若拙,浓浓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那里,是一张船木做的桌子,是一只海螺壳化身的花盆,是一盏船浮改成的吊灯,是一框烂漫的海洋剪纸,海的记忆无处不在。这边,立一架小小的秋千,安一围白色的纱幔,置一把鸟巢般的椅子,浪漫触手可及。那边,放一排缤纷的书籍,摆一台典雅的钢琴,列一套精美的茶具,一派内蕴丰富的静美。
这些,看看就觉得美,住下来,自然更美。
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去等一场海上日出。看海与天如何挥毫泼墨,创作一幅幅莫奈的日出印象;看初阳如何挂上树梢,像一盏红灯笼点亮整个黎明;看它如何被一艘渔船捕获,喜洋洋地驮着,满载而归;看它如何用芦苇作它的睫毛,明眸善睐;看它如何亲吻露营的帐篷,悄悄上演一场山海之恋。
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沙滩消磨,珍珠滩也好,金沙滩也好。在海风中打开自己,在海浪中放空自己。什么也不想,静静地坐着,听涛声一浪又一浪地涌过,看浪花一串又一串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让海水一波又一波地抚摸双足,就很治愈很美好。
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对戒观景平台看看。这里是绿道最高点,可360°俯览滨海美景。两个银色的圆环形观景台在山顶悬挑而出,如两枚戒指相依相偎,落在青山之间,传递着相约一生的祝愿。极目远眺,海天空阔,山岛竦峙,一艘艘船如一尾尾鱼穿梭着。绿道款摆着腰肢,优美的曲线,可以入画。
有些日子不曾到石塘绿道去了。听说,那里又添了粉色的沙滩,随手一拍就是童话风的大片;亮化工程让绿道的夜“靓”了起来;绿道二期将把更多山海纳入怀抱……更多的美丽、更多的情怀、更多的故事正在生长。是该找个时间,再到石塘绿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