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的“有味道的非遗——五一非遗集市”在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市。本次活动将持续至5月5日。
活动现场 记者 高慧 摄
作为“星城时序·非遗万象”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本次活动以谷雨至立夏的时节为契机,通过非遗展演、互动体验、创意展示等形式,将舌尖的醇香、指尖的温度与耳畔的韵律交织,为五一来客烹制出“活色生香”的湖湘文化佳肴。
集市现场,16家摊位错落排开。蒸腾的热气、馥郁的酒香、翻飞的丝线交织成一幅流动的市井画卷。“郭福娭毑小钵子甜酒”前,游客们捧着陶碗啜饮,醪糟的蜜香引得现场游客踮脚张望;“青辰老面馒头”的每一口都是时间的沉淀,承载着老长沙“慢工出细活”的饮食哲学;糖浆铁勺在匠人手腕翻飞间勾勒出龙凤、花鸟的糖画,童年的记忆穿越时空呈现眼前......除此之外,“王胖子炒货”“浏阳蒸菜”等二十四节气山珍吸引不少游客品尝。
面塑 记者 高慧 摄
曾亮相《央视春晚》的“宇树”机器人身着湘绣纹样服饰,游走于摊位间,用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声音向游客介绍各具魅力的长沙非遗,它时而挥手招呼,与游客寒暄;时而驻足茶席,观赏传承人斟茶技艺。
机器人介绍非遗 记者 高慧 摄
在非遗馆二楼传习所,湘绣、拓片制作、宁乡传统盘扣等技艺体验课程吸引众多家庭参与,游客们亲手制作非遗作品,感受“可带走的长沙记忆”。“让非遗‘活’在当下,光展示不够,得让人上手玩!”传承人一边热情展示匠心之作,一边手把手教游客“玩转”非遗。传统钩编传承人欧沛琼教游客用钩针织出一朵红花;湘绣传承人蒲宇凤指间银针穿梭,缎面上芙蓉渐次绽放;长沙棕叶编传承人周佳霖掌心翻飞,翠绿叶片转眼化作振翅蜻蜓;长沙核雕摊位上,传承人吴觉运刀如笔,橄榄核上浮现出岳麓书院建筑。
“非遗不该锁在玻璃柜里,而要融进柴米油盐。希望通过非遗集市,让更多人像品味美食一样感受非遗,让长沙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以“非遗+科技”“非遗+生活”的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如春茶入水,在现代生活中舒展重生。五一假期期间,非遗馆每日还将推出主题展演与手作课堂,邀游客以味觉探秘、用双手触摸,共赴这场“可品可玩可带走”的非遗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