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我在苏州生活了十几年,不知去过多少次枇杷园,却忽略了枇杷花的存在。今年初冬,我专门去东山双湾看枇杷花。

双湾是吴中区东山镇的枇杷之村,有万亩生态枇杷产业园。我的朋友圆圆就生活在这个村子。在她家的枇杷园,我第一次真切地与盛开的枇杷花零距离接触。我对枇杷花的记录,大抵备忘如下:小花,黄白色,众花成簇,香气稍淡。花瓣五瓣,浅裂蒂大。开着的花,同枇杷的枝条和叶子一样,长满了黄棕色的绒毛,有些茸茸的可爱。这也是别的花比不过的。

枇杷花的独异之处,就是开在初冬。苏州的拙政园里有一座枇杷园。从东园入中园的一条长长的连廊上,一堵高墙围拢起来的就是枇杷园。枇杷亦名晚翠,枇杷园里,点题的就是墙上的“晚翠”两字。晚翠,大抵意为越冬而苍翠不变。文震亨的《长物志》有这么一段文字:“枇杷独核者佳,株叶皆可爱。一名款冬花,荐之果奁,色如黄金,味绝美。”“款冬”二字,说的正是枇杷花的独绝之处。你想想,当万物凋零,枇杷花却给人世间递送着一份幽幽之香,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东山西山的农人们,把枇杷花采回来,做花茶。枇杷花茶有润喉润肺、化痰止咳、清火解热之功效。在横泾上林村的诗酒田园文化馆,我还见到一款碧螺春米茶,亦名枇杷花茶。它的制法更独特,是用当地产的胭脂米、碧螺红茶和青种枇杷花研制而成。江南多茶,又是稻香之地,因此,自古就有以大米和茶叶制作“米茶”的习俗。胭脂米收获后炒熟,按比例加入洞庭碧螺红茶及西山青种枇杷花。胭脂米本是稻乡横泾的稀缺之物,为什么非得是青种枇杷呢?我不得而知。我总觉着,这像是一种混搭之风。这茶喝起来回甘发甜,有枇杷花味,米味也是若隐若现。冲泡后,前调是米香,焦香味突出,碧螺春的清甜及胭脂米独有的馥郁香气结合后产生的回甘极其独特,而枇杷花的香气又是回味悠长。从医学角度讲,胭脂米补血益气,碧螺红茶富含维生素,枇杷花又润肺,三者相得益彰,亦算一款承风俗而生的好茶。

在太湖一带,上了年纪的老人习惯直接泡枇杷花茶,或小杯冲泡,或大壶浸泡,再加些许冰糖或蜂蜜,风味更佳。亦有人将枇杷花晒干,下厨煲汤,据说很是保健。在双湾村,我见到家家户户都在熬煮枇杷膏。土灶,柴火,将清洗晒干的枇杷花、枇杷叶入锅,老阿婆花去十几个小时,耐心慢煮,最后才成就一份古法枇杷膏,含着温情,含着江南古村回忆的温度。

据说,旧时的江南,也有人以枇杷花做蜜饯。杭州的塘栖古镇有一家老字号百年汇昌,当年售卖的枇杷花蜜饯就很著名。可惜的是,几次过塘栖,竟然没有发现。

枇杷,秋萌,冬花,春实,夏熟,这就是它的四季轮回。

而开在初冬里的枇杷花,教会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江南。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