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列巴和冰啤酒
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和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可有一拼。逛哈尔滨,中央大街是首选。
50多年前,插队在北大荒,每次回北京探亲,必要在哈尔滨换火车,便必要去中央大街。那时候的中央大街,没有如今这样簇新堂皇和人流如织。我去中央大街,主要是找华梅西餐厅,慕名而去,开开洋荤。尽管转车时间有限,我还是跑到这里,慕名找到它。是冬天,春节之前,中央大街棱角分明的石头路上,冰雪覆盖,滑腻如蛇,不那么好走。不过,正因有冰雪,哈尔滨与其他城市相比,尤其与根本无冰无雪的南方城市比,方才越发显出北国特色和情调。已故诗人昌耀写过这样一句诗:“不冷的冬令不也堪称冬作之赝品?”冬天去哈尔滨,才是首选;去哈尔滨,去中央大街,是我的首选。
粗粝而起伏的石头铺就的街道两旁的店铺,到处是卖大列巴卖红肠和卖啤酒的。哈尔滨曾经流传过这样的顺口溜:大列巴像锅盖,喝啤酒和驴赛。人们要扛着列巴,提着“维得罗”(俄语:小桶的意思),踏着冰雪,上街去买啤酒,那是什么样的劲头?在北京,在别的城市,可曾见到这样粗犷的街景?大列巴和冰啤酒,才真正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凛冽豪爽的气派,让你一下子体会到什么叫作北方。北方的感觉,首先从大列巴和冰啤酒这样的哼哈二将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华梅是一家俄式的老餐厅,它的红菜汤和烤苹果以及自酿的略带酸味的红葡萄酒,都是地道的俄罗斯风味,是在别处尝不到的。但是,我还是想尝一尝华梅自己的大列巴和冰啤酒,觉得坐在这里,望着窗外的皑皑冰雪(如果适逢大雪纷飞更为绝妙),吃着大列巴,喝着冰啤酒,才最有味儿,才最相得益彰,才最北方,才最哈尔滨。
在北大荒,过年的时候,哈尔滨牌的冰啤酒,会在餐桌旁的地上和窗台上,上上下下摆满长长一溜儿,列兵排阵,仪仗队一般威风凛凛,气势豪放。带着冰碴儿的啤酒灌进肚子里,立刻火一样腾起,直冲到嗓子眼儿和脑门上面,能瞬间将冰升腾成火,那种傲世非凡的劲头儿,独属于北方,属于青春。冰啤酒管够,可惜没有大列巴。没有大列巴的北大荒,我们照样过年。没有大列巴的哈尔滨,便会像没有冰灯一样,少了过年的味道。大列巴和冰啤酒,才是绝配,而非与红肠与红酒。
所以,无论是当年青春时节,抑或现在重返哈尔滨,还是想去中央大街,还是想去华梅西餐厅,还是想吃大列巴,喝冰啤酒。有了这两样东西下肚,才觉得哈尔滨是哈尔滨,今夕是今夕。一个人对一个地方的怀念,除了对人与景的感觉,还有对那里独有事物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融有自己青春的记忆。一个地方,能够让你有难忘的感觉,一定融有你难忘的记忆,让味蕾渗入记忆,让记忆散发味道,让逝去的岁月,一下子如水回溯,色香味俱全,翻涌而来。
哈尔滨,不是我的旅游地,而是我的青春驿站。旅游,大多是萍水相逢,一次性的擦肩而过;青春驿站,却是多次的巡回往返(在北大荒只要回北京探亲,必要在哈尔滨往返换车),这是由你的命运所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印下你生命抹不掉的痕迹,不是旅游彩照所能替代的。大列巴也好,冰啤酒也好,不过是你这样难忘记忆与所系命运醒目的外化。
如今,在北京,只要放进冰箱里,冰啤酒便在,但是,老胃不禁,不敢再喝。大列巴,却难买到正宗的,我还是要从哈尔滨邮购。大列巴一到,哈尔滨便到了,青春便也在了。
柏子和柏叶
中国有山就有庙,多如牛毛,大多供奉的是神仙、菩萨。专门供奉医生的庙,并不多见。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上的药王庙,专门供奉我国最为著名的医生孙思邈,为明代所建。这座庙,不是官庙,也不是家庙。修官庙,花的是国家的钱;能修家庙的,也不是寻常百姓人家。这座药王庙,则是当地百姓自发众筹所建。
相传当年男人都去建庙,妇人在家做饭,天天为建庙者送去。家里的粮食渐渐少了,自己舍不得吃,便吃柏子,还找了个堂皇而美妙的借口,说是吃了柏子,不仅可以解饿,还可以长寿,能伴随药王永留人间。于是,食柏子的妇人越来越多,便有了一个更美丽的传说,凡食柏子者,死后都变成了柏树,永远环绕在药王庙周围。
如今,药王庙前,真的是满山郁郁葱葱的古柏,苍茫浓郁的绿色,犹如一幅浑厚的油画。很多传说,要比现实美丽。
一个医生,能得到世世代代这么多人这么多年的爱戴,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孙思邈给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百姓心里一杆秤,无论多么大的人物,最后要称的就是这样一点分量。没分量的,自然就像瘪稗子一样被风吹去;分量重的,百姓就永远不会忘记你。
耀州是孙思邈的家乡,皇帝三次征召,他却为医不仕,认为给百姓治病方是大事。他在他最有名的《千金要方》中开宗明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正是因为这种心愿,孙思邈向皇帝托言有病请归,退隐家乡这片山林之中。孙思邈长寿,在这里生活了数十年,一直为民治病,还完成了《千金翼方》。如今,药王庙大殿内的医方碑亭还存有《千金宝要》碑四通八面、《海上方》碑一通两面、《灵佑记》碑一通。这些碑都是明朝雕刻,数百年来,百姓传抄。那些药方,医济当时,方便万世,孙思邈依然在为人们治病,便当然长久地活在人们的心里。难怪人们要给他修庙,庙中孙思邈那尊明朝的塑像,至今保存完好。
传说孙思邈给病龙治好了喉咙中生出的恶疮,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药王庙前要举行盛大的庙会,人们要到庙前敬香祭祀。药王庙殿后有一太玄洞,在洞前烧香,洞后便会冒烟,传说这是龙王为感谢孙思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专门挖的洞,为其显灵。祭祀完毕,下山之时,人们不会忘记在胸前戴上一枚柏树叶,是对孙思邈的怀念。药王庙还有两个水池,相传是孙思邈的洗药池,这里的水,夏不秽,冬不枯,四季清澈碧绿,常年有柏树叶飘落其中,那柏叶可治病。柏叶,是孙思邈的一种象征。
在药王庙的山下,有座通元桥老戏楼,这里是纪念孙思邈的圣地。每年二月二庙会期间,秦腔杂剧轮番演出,灯火通明,通宵达旦。田汉先生曾在这里留诗:“岩上宫墙下戏场,山南山北柏子香。千金方使万人活,箫鼓年年拜药王。”诗里又提到了柏子,帮人治病,为人念想。一个医生活到这份上,真是不容易了。做医生的,应该到这里来,拾一粒柏子,捂在手心;摘一片柏叶,戴在胸口。
耀州离西安只有几十公里,在西安通往铜川的高速公路边上,是去黄帝陵的必经之路。但游人一般愿意去看西安熟悉的景点,或直奔黄帝陵,很少到这里来看看药王庙。
柏子静静落地。柏叶轻轻摇风。药王庙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