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电影《只此青绿》全国放映前夕,中国旅游报记者联系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下简称“青绿”)的“资深粉丝”、木青珋(网名),与这位“80后”展开了一场关于“青绿”的对话。

问:听说你非常喜欢“青绿”,不知迷到了怎样的程度?也请讲讲你知道的其他“青绿”迷的例子,有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的吗?

答:我从2022年1月第一次走进剧场看“青绿”,到目前为止一共看了9次。前不久7月份在天桥艺术中心的演出,我连看了3场。现在又已经买好了明年1月清华场的票,准备十刷。基本上只要是在北京开票,都会买票。因为“青绿”的卡司(演员阵容)目前是盲盒形式,有时候为了能看到自己比较喜欢的演员,会愿意一次买两到三场,多“押”几次。目前我还没有去外地看过,但以后如果赶上特殊场次,比如总的第1000场,没准也会愿意去外地感受一下这种仪式感。

“青绿”的粉丝中有不少人“跟巡”,也就是跟着巡演的步伐各地跑,有的人看过几十场甚至上百场,集齐了所有卡司组合。他们有的还会制作各种“青绿”主题或者演员主题的精美物料,比如明信片、钥匙扣、冰箱贴、小卡等,在开演前免费发放给来看演出的其他粉丝。

问: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青绿”?

答:“青绿”是一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舞剧。

首先是故事讲得好。这部舞剧以故宫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视角,穿越时空,带领观众了解宋代天才画家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塑造了一个极有灵气的画家形象,同时穿插了对篆刻、织绢、磨石、制笔、淬墨几种传统手工艺的介绍,这就让我们通过舞剧的表演,不仅能了解这段历史,了解绘画史和手工业史的相关知识,同时对于艺术创作的艰辛、文化传承的宝贵、文物保护的重要都能有所思考,立意很高,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故事讲得很清楚,逻辑很顺。

其次是舞蹈编得好。舞剧是要靠肢体动作来讲故事,而“青绿”的舞蹈编配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舞蹈的设计贴合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很好地展现了不同的情绪,整体极美,又细节满满,让人从各个角度都能有新的发现。

然后是演员跳得好。“青绿”无论是主演还是群舞都非常优秀,他们不光舞蹈水平是顶尖水准,演技也都很好,在跳舞的时候融入角色,带着真挚的情感,所以能够感染观众。看过的几个不同的卡司也都各有特点,不同的组合有不一样的火花,每一场也有不一样的现挂(临场发挥),这也是“青绿”能让观众反复多刷的原因所在。

最后是配乐、服装、妆容、灯光、舞台设计等各方面都很好。

总的来说,“青绿”是我看过这么多舞剧中,综合打分最高的一部,它每个部分都很优秀,几乎没有短板,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

问:你想看电影《只此青绿》吗?你对电影有何期待?

答:我已经看过电影了,是最早的一次超前限量点映,主办方邀请了一批观众,当时通过网上报名,然后被选中了。那一场是和“青绿”的所有主创、全体演员坐在同一个厅一起观看的,当时我坐前面,回头就是演员们,电影结束后还有主创分享会,超感动。打算国庆正式上映以后再买票去影院支持。我的期待就是在没有“青绿”剧场演出的时候,也能看到“青绿”,现在它实现了。

问:你有购买“青绿”周边吗?如有购买,你最喜欢其中的哪款?你认为“青绿”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美育开辟了哪些新路径?

答:我购买过官方出品的场刊、冰箱贴,然后也有看电影被赠送的帆布包、徽章这些周边,以及在剧场免费领取的粉丝制作的物料周边。都非常喜欢。最喜欢场刊吧,里面有关于“青绿”这部舞剧的详细介绍,每一位演员和主创的介绍,是很好的纪念。还有一个故宫出的千里江山图冰箱贴,这是我喜欢“青绿”舞剧之后才去买的,很漂亮。

舞剧是一个综合的形式,人们通过走进剧场观看“青绿”,能领略舞蹈、音乐、戏剧结合起来的魅力,了解王希孟和《千里江山图》的故事,了解青绿山水和中国绘画,了解宋徽宗和宋朝历史,了解篆刻、织绢、磨石、制笔、淬墨等传统手工艺,通过两个多小时的熏陶,观众可能会对其中某个点感兴趣然后去进行延伸阅读和学习。这就起到了很好地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进行美育的作用。“青绿”火起来以后,也看到一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IP的舞剧和音乐剧引起大家的关注,比如舞剧《咏春》《红楼梦》《五星出东方》《永和九年》《九歌》,还有早一点的《昭君》《李白》《杜甫》《花木兰》,以及新的音乐剧《将进酒》《大江东去》等,有更多的人走进剧场来观看,喜欢上并开始去了解和剧相关的文化知识,同时优秀的剧目也走向海外,向世界传播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很棒。

相关阅读

《从舞剧到电影,“青绿”在更多人心中播下美的种子——访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

《电影<只此青绿>10月1日全国上映——国庆节,看“很美很中国”的电影》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