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遗产价值展示和阐释,能带来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数字藏经洞”项目将游戏要素与文化遗产进行结合,为当前的遗产活化利用工作提供了范本
文化遗产是历史传承和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是属于全人类的瑰宝。如何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是文化和旅游从业者持久关注的命题。近年来,图形处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数字游戏的进步,同时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
“游戏化”是将游戏中的关键要素(如挑战、规则、反馈、奖励机制等)融入非游戏环境中的策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一概念在近年不断得到重视,尤其在商业、教育等领域,成为改善受众体验的有效手段。借助引入挑战、道具、关卡、奖励、排名等游戏要素,近年市场上出现了诸如支付宝“蚂蚁森林”、淘宝“叠猫猫”“淘宝人生”等游戏,既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乐趣和沉浸感,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参与度和黏性。
那么,当文化遗产遇到数字游戏时,两者能够碰撞出怎样的创新火花呢?在国内众多文化遗产地中,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工作持续走在行业前列,近年推出的“数字藏经洞”项目更是积极将游戏要素与文化遗产进行结合,为当前的遗产活化利用工作提供了范本。“数字藏经洞”项目的主要成果是一款以莫高窟第17窟(又名“藏经洞”)为背景的游戏,玩家能够在游戏中穿越到几个不同的朝代,亲自参与藏经洞的开凿历史,体验其故事,了解敦煌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款游戏可以视为一种新的数字化解说尝试,即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遗产价值展示和阐释,相较于传统的遗产讲解,能带来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因此,本文从数字化解说的视角出发,对这款游戏的优点进行分析,探讨游戏元素与文化遗产融合的实践可能。
一、“数字藏经洞”:数字化解说的创新尝试
“恭喜你完成了开窟!有关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让我们一同前往100年后!”随着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敦煌虚拟大使“伽瑶”出现在屏幕上,莫高窟第17窟的画面突然旋转起来,伴随着音乐,刚刚参与过开凿藏经洞的玩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从公元852年的唐朝穿越到了964年的宋朝,开启了新一段藏经洞之旅……这是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数字藏经洞”游戏中的一幕。在这个“数字藏经洞”中,玩家能以虚拟化身的形式近距离观赏藏经洞中的珍贵文物、倾听专业讲解,还可以扮演6个不同角色、以游戏的方式深度参与到藏经洞的历史变迁之中,感受这些文物的命运、分享沿途的成就。
作为将线上博物馆解说与游戏化要素相结合的创新性尝试,“数字藏经洞”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了另一条鲜活的路径:即便从没有去过敦煌莫高窟,玩家也可以身临其境地见到当前藏经洞逼真的内部景象,以及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样貌;即使限于种种缘由无法亲临现场,玩家也能以游戏中的虚拟化身超越时空地介入到文化体验与传播过程中。
“数字藏经洞”是敦煌数字化的更进一步尝试,既是对文物数字化复原的努力,也是对现有的数字材料的二次创作和艺术性加工。多年来,敦煌各界人士不懈努力,运用各种数字化技术的独特优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解说形式,同时满足了文物保护和文化弘扬的时代要求,成功吸引广大受众参与敦煌文化的学习、体验与艺术交流等传播活动。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莫高窟考察时强调:“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敦煌研究院近年来在数字化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尝试新的文化传播方式。2023年4月,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推出了“数字藏经洞”,在高清数字照扫等科技的帮助下,真实还原了藏经洞及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不仅在保护、数字再现和弘扬敦煌文化方面取得了突破,还为玩家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创新了数字化应用形式,见证了游戏产业与文旅产业的紧密融合。
在游戏中,玩家将变身为一位古代人物,穿越于古今之间,通过解答各种谜题和完成任务,参与到敦煌藏经洞的开凿、修建、维护中。玩家还将因此结识一系列有趣的角色,他们有的是敦煌历史上的高僧,有的是居心叵测的探险家。在画面上,游戏借助了三维建模、游戏引擎渲染等技术,真正做到了对莫高窟的高精度还原——1比1还原莫高窟1600米外崖面现状,毫米级高精度复刻莫高窟“三层楼”及第16、17窟,甚至呈现出许多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细节。在场景展示上,“数字藏经洞”采用写实场景与类国画风格化两种形式,二者相互补充,让玩家既能感受到“真实”,又能够沉浸到“数字藏经洞”的场景中。在美术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严谨对待每一个元素、每一个纹样,与敦煌研究院专家反复沟通打磨,以期呈现莫高窟在不同年代的准确风貌。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藏经洞”的这一实践是一种新式的数字化解说模式,受众不再像听传统解说那样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数字场景中,进入游戏里复原的莫高窟主动参与到历史中。这一转变改变了解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让受众掌握了文化意义的参与式建构。那么,为什么游戏化能够和数字化解说进行结合?它们的融合诞生了怎样的创新呢?
二、游戏何以成为数字化解说的良媒
“数字藏经洞”甫一推出就受到广泛关注,上线一周即有超过1400万用户进入小程序体验。随后,英语、法语的国际版本发布,并于当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23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卓越之星奖”,被评价为“卓有成效的跨界模式创新,形成一定的可复制模式经验,具有较为突出的全球创新示范意义”。敦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解说之所以能够和游戏化要素紧密结合,这与数字游戏的底层机制密不可分。从游戏化的视角来看,其成功可以从游戏的内容和机制两个层面进行解释。
从内容来看,丰富而精美的游戏元素是吸引玩家参与其中的直接动机,而以文化遗产为背景的故事则是推进游戏的核心驱动力。“数字藏经洞”无疑是一道视听盛宴——制作团队巧妙地将敦煌壁画元素融入游戏画面中,让玩家在游戏时仿佛真的置身于敦煌莫高窟中;相得益彰的配乐结合筚篥、琵琶、鼓等特色乐器,将人们瞬间拉回了千年前的西域。精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直观地展示了敦煌艺术的魅力,是吸引玩家体验敦煌文化的直接要素。但是,更深层驱动玩家探索游戏的动力是以藏经洞为背景的文物故事,是玩家对这些国宝命运的关注——6万卷珍贵的敦煌文书在历史变迁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它们现今散落在何处?制作团队借助精美的过场动画,将千年的莫高窟变迁浓缩在了4个典型朝代中,不到半小时的故事体验背后始终隐含着藏经洞文物这一主线,吸引玩家通过一层又一层关卡探求其最后的命运。
从机制来看,游戏中最吸引人的底层机制,如明确的目标、及时的反馈、成就系统、互动性等要素被吸纳进了“数字藏经洞”中。除了伽瑶外,游戏中还设计了明晰的引导标记,指引玩家主动完成任务。游戏中的历史人物会向玩家的努力致以谢意,他们有的是历史上的名宿,有的是寂寂无名的小辈,在其讲解和引导下,玩家利用游戏道具亲自参与了藏经洞的开凿、经书的誊抄,也见证了文物被劫掠、流失海外的关键时刻,最终达成“数字藏经洞守护人”的成就。与传统解说不同,游戏要素的引入让玩家从局外者幻化为剧中人,正是这种转变,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了一场情感化的主动说服,其效果要大大优于说教式的解说。
内容与机制的良性互动为文化遗产旅游提供了新支持,起到了延长旅游体验链条的作用。“数字藏经洞”瞄准了年轻群体,将年轻人的主流偏好——游戏作为触点,将游戏的数字化技术和底层的鼓励机制应用于文物的数字保护和复原之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敦煌的文化并掌握一些文物知识,增加年轻一代与敦煌文化之间的情感连接与文化认同。玩家在这个虚拟的过程中会变成潜在的游客,进一步产生对目的地的向往与好奇,形成现实打卡的出游动机。
三、数字化解说对游戏化的要求
解说的本质是对文物、文化的传播和诠释,其主要目标是教化。作为数字化解说在当前阶段的新尝试,游戏化的确成为新兴的手段。但解说的使命也规定了游戏化的介入必须满足严谨性和文化性的双重要求。
严谨性是解说的根本要求,是数字化解说的底线。在这一点上,“数字藏经洞”为后来的数字化解说树立了典范——除了前述对藏经洞场景的写实还原之外,游戏的历史严谨性处处可见。例如,敦煌文献记载中的三界寺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开发团队在敦煌研究院古建筑等领域专家指导下,参考敦煌文献、壁画中的寺院图像及莫高窟周围现存古建筑等,几经修改,终于在虚拟世界中再现一座符合历史特征的三界寺。在剧情设计方面,开发者同样秉持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原则。例如,在玩家亲自绘制壁画这一交互设计中,保留了制作地仗层的环节,力求与敦煌壁画制作工艺相一致;玩家通过互动获取的绿松石、云母、赭石等材料,均为敦煌壁画真实使用的颜料。这保证了玩家从游戏中获得的是最接近真实的文化知识。
文化性是解说的生命力所系,游戏化创作为解说赋予了独特魅力。游戏的虚拟性为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想象力的广阔舞台,也是玩家欣赏和体验其功力的媒介。长久以来,文化遗产的解说面临途径单一、形式刻板、受众体验差的困境,在面对“数字原住民”青少年时显得尤其力不从心。文化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及文化认同的塑造。新时期的解说需求呼唤着新的解说方式,对游戏化的文化性提出了更高标准。“好玩”仅仅是游戏本身的要求,而解说还对文化和艺术性有着一定要求,文化遗产解说的目标是使玩家产生文化认同。“数字藏经洞”的文化和艺术性集中体现在游戏故事情节的设计中。众多敦煌人秉持“以学术为基础、技术为手段、艺术为目的”的理念,将洞窟的开凿、壁画的绘制、经书的抄写和保存、藏经洞的隐匿和发现等历史巧妙嵌入了游戏中,引导玩家亲力亲为,体验藏经洞开凿和保存的艰辛以及文物流失的伤痛,潜移默化地感受敦煌文化的兴衰。这种立体的文化体验会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将玩家和游戏内容产生的强情感连接进一步转化为对目的地的情感联系,进而促成文化的分享、文物的保护和实地游览意向。
四、游戏助力数字化解说的未来
游戏作为一种活化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目前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具有重大的遗产保护和传承潜力,在展示、解说、传播中华文化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敦煌“数字藏经洞”探索,让我们看到了游戏产业打破传统边界、实现跨界融合的无限可能——借助游戏化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文化遗产地具有了打造“超级数字场景”、实现数字活化的机会。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数字藏经洞”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玩家之间缺乏互动性、某些奖励机制缺乏挑战性、市场定位模糊等。但其实践为数字化解说和遗产活化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解说艺术性方面树立了一个标杆,值得广大文化遗产从业者学习和借鉴。《黑神话:悟空》的爆火证明了游戏产业对文旅事业的巨大推动能力,“数字藏经洞”则提供了游戏化解说的另一种可能。我们期待着“数字藏经洞”的实践能够引发更多优秀的数字化解说尝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事业,希望从业者能够运用好游戏元素,促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进而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系甘肃省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专项资助项目[23JRZA47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旅游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