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代生活在广西北海的渔民来说,开海,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经过长达三个半月的封海休渔期,终于迎来开海的日子,怎不令这些渴盼出海已久的渔民欢天喜地、跃跃欲试呢?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海面上已经停泊了很长时间的那一大片渔船,此时已隆隆作响,正整装待发,只等一声令下,即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奔向大海的怀抱,网起开海后第一兜肥美的渔获。
旅居北海多年,我早就想亲眼见证一次开海盛况,却好巧不巧地几次与开海擦肩而过。今年愿望终于实现,而且开海这天天公作美,既没有台风侵扰,也没有暴雨来袭,似乎预示着今年的开海一定会旗开得胜,满载而归。
开海仪式热烈而隆重。早几天,侨港开海广场就搭起了高大的彩色牌楼,上面“风调雨顺”“鱼虾满舱”的大字赫然醒目。一面面彩旗在海风的吹拂下猎猎飞舞,人们的脸上喜气洋洋,阵阵喧天的锣鼓敲出了一派欢乐喜庆的过节气氛。
今年的开海节活动丰富多彩,既有一队队渔民抬着烤乳猪走上台前,寓意金猪拱门,五谷丰登;也有按照疍家渔民风俗,敬酒焚香,祈盼出海远航的亲人一路平安顺遂,渔获满舱;更有十元起拍的“头鲜拍卖”活动,让游客抢先品尝“开海第一鲜”的美味。千人海鲜长桌宴也极具特色。沿街摆放一长溜桌子,上面摆满刚刚打捞上来的各色海鲜,让你真切感受到从海洋到餐桌的极致鲜美。
当然,最激动人心的,还是渔船扬帆起航的那一刻。大大小小的渔船成扇形排列,随着一声高亢悠长的“开海喽”响起,各路船只向海扬帆,犁波逐浪,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水线,竞相驶进大海的怀抱。
同样在开海季欢天喜地的,还有那些来自五湖四海、准备纵享海鲜盛宴的食客们。凌晨三四点,天刚蒙蒙亮,北海侨港码头、沙田港、地角码头、南万码头等处已是人潮涌动,喊声鼎沸了。
码头的台阶直接伸进水里,一艘艘渔船“突突”地往来穿梭,卸下成筐成篓成箱的各种海货后,掉头又迅速地“突突”开走。这些满登登的海鲜几乎等不到落地,就被“哗哗”倒进商贩们早已备好的箱筐里。各种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海鲜晃得人眼花缭乱。这边是活蹦乱跳的马鲛鱼、海鲈鱼、石斑鱼,那边则是张牙舞爪的青蟹、花蟹、梭子蟹。各种海虾更是叫人目不暇接,蓝尾虾、斑节虾、黑虎虾、樱花虾、皮皮虾琳琅满目,个个粗壮挺拔,在水里也不老实,不停地舞动着细细的触角,搅起片片亮闪闪的涟漪。稍显安分的是那些螺贝们,车螺、花蛤、蛏子、沙白贝挤挤挨挨地散落在泡沫箱里。它们虽是不声不响,却也会不甘寂寞地不时喷出一道道细细的水线,似乎在向人们昭示:我也是活的,也是刚刚打捞上来的海洋生物。
我们挎着篮子拎着筐,踩着水淋淋的地面,摩肩接踵地穿行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在这种码头买海鲜,买卖双方都很粗放,不会过分讨价还价,更无须货比三家,买到即赚到,因为都是刚刚打捞出水的,新鲜度和“美丽”价格不知要甩内陆市场的海鲜几条街。
离开码头匆匆赶回家,就要隆重地操持这顿海鲜大餐了。花蛤、蛏子洗干净后,一定要葱姜辣炒。这东西肉相对少,主要咂摸的是滋味。螃蟹和虾则简单多了,直接扔锅里隔水清蒸,熟了也不用蘸佐料,直接扒开了就吃,白花花的蟹肉很紧实,入口还会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儿。石斑鱼清蒸起来相对有点复杂,刮鳞去膛后,上锅蒸十分钟。需要注意的是,鱼身与盘子之间要架一根筷子,让鱼身悬空,便于水蒸气流通,鱼肉才会更鲜美紧致。当然,蒸鱼豉油绝不能少,葱丝姜丝去腥提鲜,均匀撒在鱼身上,就待出锅前再浇上一勺热油,一盘美味清蒸石斑鱼就大功告成了。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鱼虾蟹贝吃完了,还要整一锅海鲜粥“收口”才叫完美。于是拖过几只肥美的兰花蟹,横竖切上几刀,再抓一捧车螺、花蛤、月亮贝扔进米锅中。直到米粥“嘟嘟”鼓起气泡,米香中裹着海鲜,蟹块间又浸满了米的软糯鲜香,这样一碗热腾腾的海鲜粥入口,既暖心护胃,又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