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古城,青砖黛瓦间流淌着千年文脉,建水县图书馆打破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的边界,将书香融入古城肌理,构建起“阅读+文旅”的沉浸式体验网络,让每个驻足者在慢游中与文化悄然相遇。

undefined

建水县图书馆

全域书香:打破壁垒的立体阅读网络

从古巷深处的城市书房到民宿院落的阅读角,从政务大厅的等候区到景区旁的分馆,建水县图书馆突破传统馆舍边界,以“总馆—分馆—城市书房—政府服务中心—酒店、民宿客栈阅读空间”为架构,构建起覆盖全城的立体阅读网络。目前,建水古城内已设立3处分馆、8座城市书房,同时,与20余家酒店、民宿达成合作,将阅读空间嵌入文旅场景。无论是在古色古香的客栈休憩,还是在政务大厅办事等候,阅读点位串联成网,形成“总馆统筹、分馆联动、文旅嵌入”的立体服务体系。上海游客林女士在民宿阅读角翻阅《建水史话》后,在朱家花园旁的分馆实现了便捷还书,这样的全域服务让游客大幅增长。

同时,建水县图书馆以智能管理系统动态调配资源,确保《紫陶艺术鉴赏》等特色书籍及时补给。线上小程序打通服务闭环,扫码即可收听“古城有声书库”的百篇历史民俗讲解,让朝阳楼的飞檐、大板井的传说随音频流淌。此外,线上小程序还可实现实时查询各点位藏书、预约非遗体验,让阅读突破时空限制,成为触手可及的文化陪伴。

undefined

建水县图书馆里的书架

活态传承:沉浸式体验激活文化基因

建水县图书馆会定期举办多项活动。在“书香艺痕”拓工坊,游客可以亲手拓印“洪武年制”古砖印记,指尖触碰处是600年前的时光密码;“布”期而遇扎染工坊里,蓝白靛青与紫陶釉色碰撞,制成的方巾彰显传统技艺,成为行走的文化符号。

建水县图书馆举办的方言诗词会上,本地学者用建水方言吟诵《建水县志》中的市井歌谣,尾音婉转如流水,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先生感叹:“我仿佛看见了百年前的茶肆书场。”

undefined

2025世界读书日不少孩子前往建水县图书馆

创新运营:构建“体验—认同—传播”生态链

一张“建水文化阅读打卡地图”串联起紫陶街、文庙等12个地标,游客每阅读一本地方文献、参与一场活动,即可积累“书积分”,兑换非遗工坊体验券。3年间,30万人次参与,带动体验消费增长,实现了“以阅读串景点,以体验促传播”的良性循环。

建水,旅居者社群分享古城慢生活,研学机构联盟定制深度课程,300名本地志愿者化身“文化向导”。当游客在朋友圈分享拓片作品或方言吟诵视频时,建水的文化基因正随数字技术向外扩散。

展望未来,建水县图书馆计划在民宿集群、露营地设立“微型文化驿站”,提供电子书扫码阅读、“景点导览+文献解读”等服务,让每个驿站成为“可停靠的文化微课堂”。

undefined

馆内借阅书架上的本地书目

这座西南宝藏小城的图书馆,将书香与古城文化深度交融,打造出极具魅力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成为连接各方与当地文化的“活态纽带”。当文旅融合的种子在阅读的土壤中扎根,建水的千年文脉正绽放出更富生命力的光彩。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