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3%,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
◇旅游接待游客人次创历史新高, 旅游人均消费1913元、排名全省第1位;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
◇粮食总产量增长1.4%,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省前列!2023年,丽江经济打了个漂亮仗!
3月6日,在市两会经济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向社会公布去年经济发展成果,带来了诸多好消息。
经历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等困难压力,全市上下难中求进、干中求成,奋力奔跑、勇于破局,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发展新答卷。
这一年,全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发展的根基更稳、发展的底色更亮,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更充足的底气。
丽江作为欠发达和后发展地区,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2023年,丽江把推进经济中高速增长摆在重要位置,谋划实施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努力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我市制定出台了经济稳进提质23条措施等重要举措,积极引导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仕新介绍,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下,全市上下抓发展就要抓产业项目、抓招商引资、抓经营主体的目标更加聚焦、路径更加明确、举措更加有力。
赶超跨越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去年,丽江持续深化“争一流、促跨越”行动,鼓励全市干部主动走出“舒适区”,坚决破除传统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要求各项工作对标一流、争先进位,全市上下跳起摸高的劲头更足、比学赶超的氛围更加浓厚。
为推动干部真正“紧起来、跑起来”,丽江大力倡导和树立“十种鲜明导向”,制定实施“发展有我·实干当先”3532举措,着重提拔在基层一线、重点工作、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实行经济工作季初分析研判、季中专题调度,季末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现场观摩推进。“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广大干部雷厉风行抓落实的意识不断增强。
经过全市上下一年的苦拼苦干,丽江经济一路爬坡过坎,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省前列,赶超跨越的“逆袭”之路越走越有劲。
产业兴,则经济兴。2023年,丽江围绕资源优势大抓产业发展,制定产业强市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推进产业强市建设,以转型升级破局产业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从投资方面看,2023年,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支撑减弱、防风化债压力增大、房地产和相关行业拉动不足的背景下,丽江产业投资实现快速发展,全市产业投资增长30.7%,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38.6%、提高9个百分点,产业投资规模首次超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丽江的发展围绕旅游做,推动丽江文化旅游继续走在引领示范最前沿。”这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形成的新共识。2023年,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旅游业强劲复苏的关键时期,丽江紧紧抓住旅游发展新一轮的黄金机遇期和窗口期,锚定打造全国文旅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狠抓文旅融合发展、业态创新、品牌创建和智慧旅游,持续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和服务质量提升,文旅产业升级换代、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
“全市游客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创历史新高,丽江市被国务院列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督查激励10个地市之一。”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学斌说,一年来,“舍不得的丽江”城市形象深入人心,旅游人均消费实现新增长,达到1913元、排名全省第1位。
作为知名旅游城市,大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丽江不能发展工业”的刻板印象。但文旅“一业独大”显然不符合新发展理念,也不足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丽江把调整单一的产业结构作为重中之重,立足绿色能源资源禀赋,把绿色工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快经济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
绿色工业对丽江经济的贡献也尤为亮眼。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和江艳介绍,2023年,丽江立足绿色能源资源禀赋,抓住政策窗口期,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3%,增速排全省第1位,为近5年来最高增速。特别是以单晶硅为主的绿色制造业强势领跑,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113.7%,绿色工业成为拉动丽江经济增长的最大增量。
得益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玉龙县拉市镇恩宗村的和女士经过培训后,在拉市海候鸟湾当上了解说员,每个月都有几千元的工资。加上家里其他成员在骑马场工作和种植雪桃、木梨等特色水果的收入,一家人的收入稳稳当当、一年比一年高。
像和女士一样,2023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4%、9.5%,增速分别排名全省第1位、第2位。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吕明新介绍,去年,丽江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示范区“2+6”试点已成为全市乡村建设样板,累计建成项目97个,完成投资30.24亿元,每个试点村镇培育2个以上特色产业,8个试点村镇中共创建3A级旅游景区5个,实现旅游收入3.98亿元。
在持续做大“蛋糕”,推动城乡并进发展、居民收入稳增的同时,更要切好分好“蛋糕”,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群众。“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133.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1%,政策更加向民生聚焦、财力更加向民生倾斜、服务更加向民生覆盖。”市财政局副局长王江涛说。
一年来,丽江聚焦看病难、入学难、就业难、停车难等问题,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努力把群众的事办好:实施改造老旧小区56个3410户、城镇棚户区600户,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3504套,新增公共停车位5300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新增主城区小学一年级学位3000余个;完成农村公路硬化751公里,新增通畅自然村281个;建成投运老年“幸福食堂”10个,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1200户……一件件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发展真正落脚到了民生上。
“交通便利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健康更有保障了”“家门口的公园多了”……群众对于城市变化的这些好感,凸显了发展的可感可触可享,也为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增添了幸福味道。